
黃水木在座談會上
1月1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進行座談,6位研修班學員代表在座談會上發言,其中一位就是福建東山縣縣委書記黃水木。1月15日,是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結業的日子,黃水木也將結束在北京為期2個月的培訓。人民網記者連線黃水木書記,獨家專訪他此次座談會上對話總書記的感受和收獲。
幾乎脫稿發言,被總書記打斷多次
談到福建總書記眼神特別不一樣
在預計每人10分鐘的發言中,黃水木幾乎全程脫稿,多次被總書記打斷,習總書記就其關注的問題進行具體了解,6個縣委書記的發言座談會進行了3個小時。
黃水木回憶說,“習總書記話匣子一打開就很打動我們的心”,習總書記剛一坐下,便用很親切的語言,表達對縣委書記這一職級的運轉有著很親身的感受和感悟。“一開始,心就貼的很近。實際上,大家都聽得明白,他自己曾經擔任過縣委書記,他知道我們的辛苦和困惑,大家感到很親切。”黃水木告訴人民網記者,這分親切感還來自于在匯報工作前,他所學習的一份習總書記在河北省正定縣擔任縣委書記的材料,他在預習中就感到 “很親切”,“很解渴”。
當天,黃水木就坐在習總書記的正對面,當輪到他發言時,“習總書記眼睛朝我看過來,特別不一樣。當提到福建兩字的時候,從他眼神中流露出對福建特別有感情,很關注,我感受得到的。”
在本次發言中,黃水木談了參加研修班的感受、收獲和建議,其中也提到了不少學習谷文昌精神的心得體會。“整個座談會的氛圍是非常親切的,大家都感受到總書記確實很理解很關心我們,書記講話發言基本都有交流。”
黃水木對人民網記者說,他在發言中間部分,說到“我在中央黨校里感受到黨校校風學風,活躍嚴謹,保障到位,管理很嚴格”時,習總書記緊接著就插話問他,“有沒有出去吃飯啊?”“沒有,我們都很嚴格。”黃水木當時這樣回答。“如果老婆、孩子來了,一起出去吃吃飯也沒什么。”習總書記微笑著說。
黃水木覺得這樣的座談會效果挺好,氣氛很寬松親切,但是內容卻很深刻。“習總書記總是能把他的一些想法、要求和期望,讓我們很深刻地理解,很深刻記在腦海里,而且又能夠讓我們很能夠接受,入心入腦。”
黃水木為何獲得發言機會?
總書記2次提到谷文昌精神
在206名參加座談會的縣委書記中,黃水木為何能獲得發言機會?外界則猜測認為這應該與東山縣的老書記谷文昌有關系。
說到谷文昌,黃水木清晰地記得,習總書記在講話中2次講到谷文昌精神,一次是在他發言的時候提到,“我們東山縣有個五六十年代的縣委書記,當地老百姓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一次是在習總書記在講到要‘心中有民’時,將谷文昌作為一個例子典型榜樣來談。”
黃水木還對人民網記者說, “我在匯報東山規劃將最終目標定位在建設美麗生態旅游海島的目標時,他就打斷我向我了解東山目前的生態和沙灘,對東山的沙灘非常肯定。他說他去過東山很多次,還講他當時在福建的時候,就一直推動學習谷文昌精神。”
不僅是光榮,更多是責任和擔當
要把好“心中有黨”這個最重要的方向
“感受到總書記對我們的關心、重視、理解,同時感受更多的是總書記對我們的期望,期望縣委書記切實把工作做好。如果每個縣域都把工作做好了,那么黨和國家的工作就有了基礎保障,我感到這是我們應該要領會和做好的,我感受到更多的是一種責任和擔當。”說起此次座談會的感受,黃水木感觸較深。
座談時在談到感受時黃水木說,“都說黨校是個大熔爐,進了熔爐就要留下烙印。這烙印最關鍵的就是黨性修養。”
總書記對此表示肯定。他說:“當縣委書記,要記住自己是中國共產黨的縣委書記,是黨派你在這里當縣委書記的”;共產主義“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認為那是虛無縹緲的海市蜃樓,就不去做一個忠誠的共產黨員”……
在習總書記提出要當好縣委書記的“四個有”中,“心中有黨”也是黃水木此次北京之行最重要的收獲之一。 “我覺得作為我們一個縣的縣委書記,能夠把‘四個有’貫徹好,特別是第一個‘有黨’貫徹好,以后在我們工作當中,在大是大非面前,都要把好最重要的這個方向,要從這個角度來考慮和衡量做每件事和每件決策,政治方向要把的準、把得牢。”
末了,黃水木這樣總結自己參加此次座談會的感受:“這是一件光榮的事,但不能只是光榮而已,更多的是要思考轉化為一種責任和擔當。”(謝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