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發表講話。新華社發
昨天(21日),為期兩天的中央政法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法委書記孟建柱發表講話,總結上一年工作,并研究部署今年政法工作,包含反腐、公共安全、信訪、暴力犯罪等多個廣受社會關注的領域。其中,針對不久前的上海外灘踩踏事件,孟建柱強調,群眾自發形成的聚集活動,也要納入研判評估范圍,提前制定安全保障措施,確保絕對安全。
重點1
反腐
周永康大搞權錢、權色交易,嚴重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也帶壞了一批干部。不僅要深刻反思周永康案的沉痛教訓,而且要徹底肅清周永康案造成的影響。
要徹底肅清周永康案影響
中央政法工作會議強調,要切實加強政法隊伍建設,不斷提高隊伍思想政治素質和履職能力。“周永康大搞權錢、權色交易,嚴重損害黨和人民的事業,也帶壞了一批干部。不僅要深刻反思周永康案的沉痛教訓,而且要徹底肅清周永康案造成的影響。”
會議指出,近年來,一些政法領導干部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理想信念出了問題,價值觀嚴重扭曲,突破了黨紀國法的底線。中央政法委要求,要深入開展黨的政治紀律、組織紀律教育,決不允許凌駕于組織之上,決不允許在貫徹執行黨中央決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選擇,決不允許把上下級關系變成人身依附關系,決不允許搞團團伙伙、結黨營私、拉幫結派。
會議指出,當前政法戰線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對腐敗問題,要堅持零容忍的態度不變、嚴厲懲處的尺度不松,發現一起查處一起。
“對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貪贓枉法、買官賣官、收錢撈人甚至充當黑惡勢力保護傘等問題,要堅持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論職務高低,都要一查到底、決不姑息。”中央政法委負責人強調。
重點2
公共安全
各類大型群眾活動嚴格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對群眾自發形成的聚集活動,也要納入研判評估范圍,提前制定安全保障措施,確保絕對安全。
群眾自發聚集活動要研判評估
今年元旦前夕,上海外灘發生擁擠踩踏事件,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傷,該事件被認定為一起對群眾性活動預防準備不足、現場管理不力、應對處置不當的公共安全責任事件。
孟建柱在會議上強調,各類大型群眾活動嚴格落實安全防范措施,對群眾自發形成的聚集活動,也要納入研判評估范圍,提前制定安全保障措施,確保絕對安全。
公共安全是社會安定的風向標。目前即使是硬件條件比較好的特大城市,各類隱患也大量存在,應急處置機制還不健全,稍有疏忽就可能發生重大安全事故。各級領導干部要不斷研究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完善對各類安全隱患的滾動排查、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機制,確保對本地區影響公共安全的各類風險做到心中有數,并制定更務實、高效的應對預案,真正形成常態化的安全監管機制。
專家觀點
大型活動前必須有預案有演練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宮志剛認為,大型活動完全不必全部取消,但一定要有預案,預案必須詳細,而且要將預案提前進行演練,我國可以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讓安保力量進一步社會化。
大型活動一直是政府和公安部門長期關注的問題,我國也有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定大型活動的開展。宮志剛透露,在我國城市舉行大型活動往往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預案都會有,但是大多不夠詳盡,并且幾乎沒有演練。
在上海跨年發生踩踏事故后,很多城市都取消了大型活動,宮志剛認為這是沒有必要的,“只要做好安保工作,并且把安保方案做周全,大型活動的事故完全可以避免。”對于上海的踩踏事故,宮志剛認為主要就是預判出現了失誤,如果之前能夠掌握人流信息,和輿論報道的情況,那么提前制定預案并且進行演練的話,事故很容易避免。
“我們完全沒必要因為一次事故就取締所有的大型活動。”宮志剛表示,現代社會人們大多是用電腦、手機溝通,聚集在一起參加活動的行為是很有必要的一種社交方式,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在大型活動開展之前,對于活動整體情況、輿論宣傳、人流的預判掌握,并且制定相應的預案進行演練,這些并不難實現。
宮志剛認為,對于大型活動的安保力量上,政府和警方一定要一個盡可能細致的安保預案,同時要調動社會力量,協助做好安保,“有時候甚至要依靠志愿者來為大型活動進行保障。”
他介紹,對于歐洲國家來說,它們最成功的一點就是把安保力量社會化,很多國家會成立許多安保公司,遇到大型活動做好預案后,把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安保任務交給安保公司。雖然現在這個舉措在我們國家實現有點難度,但這是一個大方向,將來應該能夠實現。
重點3
信訪
要深入推進信訪工作制度改革,提高網上投訴辦理質量,逐步把網上信訪打造成信訪主渠道。
逐步把網上信訪打造成主渠道
孟建柱指出,當前,信訪總量下降,進京非正常上訪大幅減少,網上信訪分別超過來信來訪,信訪秩序開始好轉。下一步要深入推進信訪工作制度改革,提高網上投訴辦理質量,逐步把網上信訪打造成信訪主渠道。
在信訪問題上,孟建柱表示,要加快網上信訪信息新平臺的綜合運用,提高網上投訴辦理質量,逐步把網上信訪打造成信訪主渠道。認真落實信訪條例,深入推進依法逐級走訪,努力在第一時間、第一地點依法妥善處理信訪事項,提高初信初訪辦結率。
重點4
暴力犯罪
針對以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將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專項打擊整治,強化風險預警,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識別能力和防范能力。
涉眾犯罪將開展專項整治
統計顯示,2014年全年殺人、爆炸、搶劫等8類嚴重暴力犯罪案件立案數同比下降16%,全國公安機關深入打黑除惡、緝槍治爆、禁毒掃黃、打擊金融詐騙和電信詐騙等專項行動,依法處理劉漢劉維黑社會性質組織等重大案件。
但孟建柱在會上指出,目前我國仍處于刑事犯罪高發期,各地要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增強打擊整治的針對性和主動性。針對以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涉眾型經濟犯罪,將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專項打擊整治,強化風險預警,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眾識別能力和防范能力。而對于合法的民間借貸和企業融資,將會依法保護。
專家觀點
涉眾型犯罪應從源頭防控
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非法集資主要針對中老年的多一些,這部分人群有一定的錢,想錢生錢,想通過理財賺錢,但是本身的防范意識不夠。各種所謂的投資理財公司,給出的所謂收益又比較吸引人。這些公司實際上可能就是皮包公司,一旦所吸引的資金投向出現問題,無法及時回流,就會造成資金鏈斷裂,往往導致所謂的投資者損失慘重。金融詐騙包括了信用卡詐騙等,雖然案件數量不少,但其金額往往從幾千元、幾萬元到幾十萬不等。相對而言,非法集資的危害性更大。據記者了解,非法集資又包括了集資詐騙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其中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情況更多一些。這種案件涉及的人數多,地域廣,資金量也大。
有關專家指出,像這種涉眾型犯罪,有關部門應該從源頭防控,等到案發再打擊實際上已經為時已晚。對這些不具有資格的公司,有關部門應該及時整頓,并從法規和制度明確哪些行為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像一些公司在宣傳理財和投資時,有關部門就應該介入,檢查其是否超范圍經營。
這位專家也表示,雖然讓老百姓自己去鑒別哪些公司是合法,哪些公司是非法相對來說比較困難,但也應該增加自身的風險意識。在投資理財前,了解和熟悉相關的法規和政策,不可一味盲目相信高利潤、高回報。要對公司主體信息,以及其所宣傳的內容,做深入和客觀的了解。
綜合京華時報記者 王晟 袁國禮 楊鳳臨 新華社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