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進入個性化、多樣化新時期,保證產品質量安全、注重用戶體驗、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更加重要,對流通工作也提出更高要求
經濟發展新常態下,我國商務發展出現了許多趨勢性變化。內貿流通方面,過去我們把流通看成是社會再生產的“終端環節”,認為流通不創造價值,僅具有價值實現功能。現在,信息技術帶來了社會分工方式的巨大變革,流通不僅是商品的空間移動,流通本身就是價值的增值過程,流通業對擴大消費、改善民生、吸納就業、調整結構、轉變方式等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從居民消費看,過去模仿型排浪式消費階段,人民群眾滿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愿望非常強烈,即使不搞專門的刺激政策,消費增長依然“不待揚鞭自奮蹄”。現在,消費進入個性化、多樣化新時期,消費拉開檔次,保證產品質量安全、注重用戶體驗、通過創新供給激活需求更加重要,對流通工作提出更高要求。
同時要看到,我國城鄉差距大,還有相當一部分低收入群體的總體消費水平不高,如何從完善流通布局入手,把他們的消費潛力釋放出來,還有很大的余地。
當前,消費基礎設施滯后、產品質量安全等問題制約著消費潛力釋放。擴大居民消費,須從搞活流通、優化環境入手,瞄準那些潛力大、前景好的熱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政策,讓消費者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形成多點支撐的消費增長格局。
網絡消費增長強勁。在積極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規范管理,堅持以規范促發展。商務部重點加強了電子商務發展環境建設和電子商務應用促進等方面工作,推動“規范促進電子商務發展”行動計劃。
逐步完善電子商務立法。積極參與《電子商務法》的立法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的修訂工作;積極推動《網絡零售第三方平臺交易規則制定程序規定(暫行)》《網上商業數據保護辦法》等部門規章出臺。
加快統計監測和信用體系建設。建設了電子商務統計監測平臺,積極推進電子商務信用體系建設,研究建設電子商務信用基礎數據庫,推動建立信息共享與協同監督機制。
去年,針對侵權假冒問題向互聯網轉移、向農村和城鄉結合部集中的趨勢,我們組織開展了打擊互聯網領域侵權假冒專項行動,啟動了農村和城鄉結合部市場專項整治等行動。去年前三季度,全國各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共查處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案件11.27萬件,搗毀制假售假窩點1938個。這些行動,有力震懾了侵權假冒違法犯罪分子,凈化了市場環境,促進了放心消費。
居民生活服務業需求旺盛,但供給相對不足。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生活服務需求,商務部正在加快構建以家庭為核心、社區為基礎、農村為補充、城市為支撐的居民生活服務體系,推進居民生活服務業的便利化發展,最大限度地保障市場供應。
物流配送方面,商務部將城市共同配送作為工作重點全力推進。2012年以來,商務部、財政部共同開展了城市共同配送試點工作,以22個試點城市為載體,探索城市配送的模式和經驗。目前,試點城市初步形成了分撥中心、配送中心和末端網點“三位一體”的城市配送服務體系架構。城市配送工作既便利了居民消費,也促進了企業效益提高,還促進了資源節約,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保障商貿物流在一個寬松、高效的環境下健康發展,近年來,商務部會同交通運輸部、公安部、國家郵政局等出臺了促進快遞服務與網絡零售協同發展、加強配送車輛管理等文件,積極解決配送車輛“進城難、停靠難、裝卸難,收費多,罰款多”等問題。下一步,商務部將在現有工作基礎上,繼續開展城市物流配送試點示范工作,提高物流配送效率。
(商務部副部長 房愛卿 本報記者 王珂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