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化的城市中,一個個高度自治的社區猶如細胞,構建起了城市的基本單元,成為決定美好城市生活的基石。
去年11月以來,由成都市委組織部、成都市民政局指導,華西都市報(華西傳媒集群WMG)正式啟動成都首屆“最佳自治社區”暨第二屆“我心目中的社區好書記”公益評選活動,旨在推選出社區治理的榜樣。該活動得到了市民的熱情支持,本報熱線028-96111收到了海量推薦信息。
在這個過程中,成都高新區作為成都的高科技產業新區,在實施“強基工程”的過程中,深入探索社區治理模式的眾多經驗和做法,都從市民推薦的高新區各個好社區中一一反映出來。
從日前剛剛落幕的2014成都高新區首屆市民文化藝術節總演出的臺前幕后,可以一窺成都高新區在“三次創業”強基工程推進路徑之中,以“文化”破題,建設社會治理創新示范區、文明和諧首善區的生動實踐。
政府讓渡空間群眾的活動群眾辦
2014年12月30日,歲末年初交替之時。成都高新區紫竹廣場,人潮聚集,歌聲陣陣—— 2014成都高新區首屆市民文化藝術節總演出暨年度頒獎典禮在這里舉辦。
這是一場真正屬于群眾的藝術節。124天,數萬高新人聯動。“市民文化藝術節”的足跡,遍及成都高新區所轄的所有街道。這樣的規模,在成都高新區,可謂空前。
原來,通過“政府主導、群眾主體、社會化運作”模式,成都高新區創新引入專業社會組織“成都高新區愛有戲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全面參與“市民文化藝術節暨藝能提升工程”的策劃、組織、執行。“在以往,我們的角色,更多的是‘被動接受’,而眼下,則是全面‘主動參與’。”幾個月里,一直在一線奔走的高新區石羊街道居民鄒遠秀,是此次藝術節“總導演”,她本人也同樣被舞臺之外的故事感動著。
政府購買服務從“辦”到“管” 群眾認可
石羊街道轄區居民劉代秀,一邊照顧患直腸癌的丈夫,一邊參與藝術節文藝演出演練,沒有因事請辭一次排練;同為石羊轄區居民的劉春玉,獲悉活動與出游時間沖突,主動放下與家人出游的機會,參與事無巨細的碰頭會達逾百次之多……
“對于高新文化藝術節,群眾有了一種由心而發的認同感,主動權給了我們,我們也得有責任、有擔當。”鄒遠秀有感而發。
對此,成都高新區黨工委、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分析,政府的手是有邊界的。成都高新區此次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5A級社會組織參與項目推進。政府讓出空間,專業社會組織發揮專長,從而確保項目達到預期目標。
在此過程中,政府也在逐漸轉換角色,從“辦文化”到“管文化”,實現行政主導模式向自治型模式轉變。相關負責人說,這是成都高新區立足于“民生”的命題,構建與成都高新區“三次創業”發展相適應的社會治理和服務群眾新格局嘗試,最終群眾的聲音無一不為上述嘗試點贊。記者 羅琴 實習生 革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