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什么東西都往新常態里裝”“一些人把新常態理解成了‘異常態’‘非常態’”“新常態不等于經濟一路下滑”……
正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劉樹成在社會科學界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的小組會議上的發言引起了大家的興趣。
“能不能具體講講這個問題?經濟將來是不是還要下滑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曹義孫略顯焦急地問。
劉樹成笑著回答說,很高興自己的發言吸引了大伙的眼球。緊接著,他用具體的數據和精巧的論證回答了曹義孫的問題。
他說,從2010年第二季度開始,至2014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出現了連續下滑,這是以前未見過的。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速度換擋期,經濟發展開始進入新常態。
“經濟一路下滑、不斷下跌就是新常態?這是把一些‘異常態’‘非常態’的東西也放進了新常態。”劉樹成說,新常態下經濟增速與以往相比確實降了一些,但不能把新常態片面理解為增速一路下滑。
中共十八大提出,確保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實現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根據劉樹成的測算,要實現國內生產總值翻一番的目標,從2015年起至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需年均增長6.6%。2015年經濟增速目標調到7%左右,如果實現,“十三五”期間(2016-2020年)年均經濟增速就需達到6.5%。
按照翻一番的要求,2015年至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需年均增長6.7%。但隨著增速回落,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長已降至6.8%,即已降到所需最低增長率的邊緣。今后,若增速一路下行,從2015年開始,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長將會降至6.7%以下。
“屆時,十八大提出的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目標就難以實現。”劉樹成這樣描述增速一路下行的前景和風險。因此,一定要采取堅決措施防止經濟一路下滑。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下行壓力”,最后一次是這樣表述的:“一定能夠頂住經濟下行壓力,讓中國經濟始終充滿勃勃生機。”
“‘一定能夠頂住’這樣的表述,我是第一次聽見。”劉樹成說,這證明了中國政府對經濟前景的信心和底氣。
要頂住下行壓力,就要有上行動力。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統籌實施“四大板塊”和“三個支撐帶”戰略組合;把“一帶一路”建設與區域開發開放結合起來;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
劉樹成認為,“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對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具有持久推動力。2015年,隨著三大國家戰略的良好開局,中國經濟增速下行有望觸底。
2016年至2020年,以三大國家戰略為引擎所釋放出的新動力,加之“十三五”規劃的啟動與實施,中國經濟增速有望止跌企穩并適度回升。(記者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