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推行建筑施工領域“事先防范”等制度,規范用工減少欠薪
4.5萬建筑工年底將實名管理
農民工辛苦付出勞動,卻拿不到薪酬。如何維護農民工的合法權益、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成為各地的工作重點之一。珠海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建筑從業人員實名制管理制度,記錄建筑工人上崗以及工資發放的情況,做到“事先防范”;要求施工單位提前繳納工資預儲金和工資保證金,實現“事中控制”和“事后監管”……記者日前獲悉,珠海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領域建立了一套全周期的管理體制,為農民工的經濟權益保駕護航,如今已取得一定效果。
實名系統已錄入2580名工人信息
在珠海卓夫國貿金融中心施工現場,建筑工人微蹲著身子,將眼睛對準安裝在門禁系統的虹膜識別設備,“嘀”的一聲,門禁打開,他們一一步入工地工作。與此同時,每個工人的考勤信息上傳到珠海建立的實名制管理系統。
虹膜識別設備是珠海利用信息化手段落實建筑從業人員實名管理制度的一個手段。為應對建筑行業存在的農民工安全意識淡薄、安全事故易發、企業拖欠工資等現象,規范企業的用工行為,今年5月1日,珠海正式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建設領域推行建筑從業人員實名制管理制度。
這套實名制管理系統記錄了建筑從業人員的個人基本信息、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培訓、職業技能考核、上下崗考勤等內容,并與農民工的個人工資賬號綁定,以此作為企業發放工資、建筑傷害保險的重要依據。
據介紹,建筑工人通過安全生產培訓后,借助虹膜識別設備、二代身份證以及“沃平安卡”手機一卡通設備等載體完成實名登記。在這以后,建筑工人無論上下崗還是接受安全生產培訓,都需要通過“刷”虹膜或刷身份證完成驗證,這些信息將實時傳送至實名制管理系統。截至6月15日,珠海已錄入65個新開工工地共2580個建筑工人的信息。
珠海卓夫國貿金融中心項目部經理尹軍認為,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有兩大好處:一是便于勞務公司準確掌握工地人員上崗情況,以對各工種、年齡及技能勞務人員作出科學合理的調派,并制訂公司未來培訓與發展計劃;二是有利于維護企業與工人的權益,減少惡意討薪行為的發生。“實名制后,我們很清楚自己工作了多少時間,企業不敢少給和拖欠工資,我們維權也更有依據。”來自湖南的建筑工人唐偉紅說。
在推動實名制的過程中,政府的監管作用也得以發揮。珠海市建設工程安全監督站站長董海光表示,政府部門隨時可以查看實名制管理信息系統,檢查建筑工人安全教育、工資欠薪等情況,強化對建筑工人、建設單位的監管,指導建筑業健康發展。按照計劃,到今年年底,珠海將實名錄入全市所有建筑工地務工人員(約4.5萬人)的信息,實現規范化管理。
兩道“保險”預儲金保證金雙管齊下
如果說,建筑從業人員實名制管理制度實現了對建設單位欠薪的“事先防范”,那么工資預儲金和工資保證金則為務工人員上了兩道“保險”,最大限度地減少欠薪事件的發生。
記者了解到,今年2月,珠海率先在全省建立工資預儲金制度,要求建設單位或施工總承包企業于項目開工前在銀行開設單獨的工資預儲金賬戶,由銀行每月直接向建筑工人個人賬戶如數劃轉工資,以有效避免因建筑項目層層轉包、違法轉包所造成的欠薪“頑疾”。珠海明確,建設單位可以一次性將預儲金劃入工資預儲金賬戶(其中房屋建筑工程按工程總價款的20%比例劃入,市政基礎設施按工程總價款的12%比例),也可以在開工前存入工程總價款4%,此后按施工進度分批劃轉。
值得一提的是,預儲金賬戶由政府負責監管,專款專用,并設有預警信號。“如果施工單位超過一個月未發生工資劃轉,銀行將向住規建局和人社局報告,監管部門可以提前介入,預防欠薪事件的發生。”珠海市住規建局市場科科長蔣卓輝告訴記者,此前施工單位的工程款皆由企業自由支配,珠海將工人工資款獨立于工程款并由政府實行監管的做法,有利于保證農民工的經濟權益。
工資保證金是珠海預防欠薪事件的最后一道“武器”。珠海規定,施工單位需在銀行開設單獨的工資保證金賬號,以此作為預防拖欠工人工資的專項資金。繳納的標準因施工單位的資質而異,從30萬元到100萬元不等。
一旦施工單位拖欠工人工資,將由人社局責令限期改正,施工單位逾期仍未支付的,由相關部門向開戶銀行出具相關的意見函,從企業繳存的工資保證金中支付,這將在短時間內解決農民工欠薪的問題,維護社會穩定。
南方日報記者 羅文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