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聞狀元“淪為”白領
昔日狀元成為白領,只能證明在單純以數字論英雄的賽場上沒有常勝將軍,一旦看淡這個勝負,實現人生價值的天地反而更廣闊。
本報評論員 沙元森
北大、清華的招生人員為搶高考狀元在微博上抓頭撕臉,兩敗俱傷。這也引發了很多人的興趣,狀元真的會成為國之大器嗎?有媒體對恢復高考以來的狀元做了統計,發現各地狀元就業后普遍“淪為”普通白領。
當初萬人艷羨的狀元最后成了職場上的普通白領,在很多人看來這是“令人唏噓”的新聞。其實,這種感慨也是“子非魚安知魚之樂”。昔日狀元成為白領,只能證明在單純以數字論英雄的賽場上沒有常勝將軍,一旦看淡這個勝負,實現人生價值的天地反而更廣闊。
盡管傳統的“學而優則仕”早已走不通了,高考狀元依然被人寄予厚望。在很多人看來,這樣的“學霸”應該永遠出人頭地,成為行業的領頭羊或者國家的棟梁。其實,“高考狀元”不過是一場競賽的結果,只能證明過去,不能決定將來。就像拿過奧運會冠軍的劉翔,走出跑道也沒有顯現太多超人之處。高考狀元走了平常路,從另一面證明這個社會在考場之外還提供很多成功的機會,即便不能成為高考狀元一樣可以實現人生價值。寄希望高考狀元一步領先步步領先,反而是不現實的。
從狀元到白領,有些人認為這是個“淪落”的過程,這樣的看法折射的是價值觀念的褊狹。在這些人看來,成功的評判標準很直觀,那就是有錢或者有權,一個高考狀元混不成商界巨子或者高級干部就是失敗了。一些“學霸”經過高等教育的培養或者職場歷練以后,反而能以更豁達和開放的心態看待成功。繼北大“賣肉狀元”陸步軒之后,很多當年的“學霸”都選擇了與眾不同的人生之路。日前又傳出消息,北大畢業的常德市臨澧縣副縣長劉濤辭官務農,在旁觀者看來這樣的轉身簡直要“淪落”到社會底層了,劉濤看到的卻是“現在不缺公務員,但農村非常缺人”的嚴峻現實。
當然,高考狀元不再“獨占鰲頭”,也不能證明讀書無用、拼搏無功。有調查表明,現在各行各業的中堅力量如大學教授、工程師等,其中許多都是當年各地的高考狀元,即使賣肉的陸步軒也不是一般的肉販子,這些年賣肉之余也有著作有演講。再退一步講,一個高考狀元從事了非常普通的職業,未必不幸福,如果當年讀書不刻苦的話,可能連普通職業也謀不到。
在思想更加開放、社會更加自由的今天,我們既需要破除對高考狀元不切實際的崇拜,又要提防“讀書無用論”的卷土重來。進考場就要拼成績,進社會就要拼能力,只有這樣的觀念成為主流,才能讓那些“拼爹”拼背景的人抬不起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