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整治“四環市場”周邊胡同
已取締56個無照商戶 不少門臉房人去屋空
本報訊(記者葉曉彥)上周四,本報以《撤市后,胡同變成大市場》為題,報道了西城區“四環批發市場”撤市近一年,周邊多條胡同臨街房變成商鋪,導致環境臟亂的情況。記者今天從什剎海街道了解到,多個部門開始對周邊胡同環境亂象進行整治,已取締非法商販56個,一些胡同里的門臉房已是人去屋空。
上周六,西城區什剎海街道工商、食藥監、城管等多個部門在德內大街集結,開始對原“四環批發市場”周邊的重點胡同進行排查,對于無照商販、占道經營等違法行為進行現場查處。記者了解到,什剎海街道自成立環境秩序整治工作領導小組以來,每個周末都會對“四環批發市場”周邊胡同出現的環境亂象進行聯合執法行動。
昨天上午,記者走進棉花胡同,10點多本是胡同里最忙最亂的時候,但此時這里一切井然有序,除了略顯雜亂的電動車、自行車停放在路邊,沿街的商戶無一店外經營,不少門臉房也都人去屋空,有幾家院門口掛起了“房屋出租”的牌子。什剎海街道辦事處主任陳新表示,近日,執法人員先后在棉花胡同、四環胡同、羅兒胡同和新街口東街南側,依法取締了12家無照坐商、44個無照游商。
“最近我們每天都會回收大量床墊和沙發,床墊有70多個,沙發、衣柜等大件生活廢棄物有170多件。”什剎海保潔一隊隊長周景林說,“打在胡同里貼出了整治通告以后,保潔隊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清理出來的垃圾足有原來的3倍多。其實很多商戶都知道在這里經營是臨時的,居民怨言多,街道早晚得整治。只是沒想到這次態度這么堅決,覺得熬不下去了,所以都撤了。”
棉花胡同最近的變化讓路過的張大爺感受很深。張大爺每天都要經過棉花胡同到護國寺中醫院做推拿,從前擁堵不堪、人聲嘈雜的胡同環境讓他甚至想過繞路,“現在好多了,干凈了,安靜了,走起來也痛快了。”張大爺說。
不僅附近居民高興,一直受臟亂環境困擾的護國寺中醫院、棉花幼兒園等單位也有了盼頭兒。護國寺中醫院黨委辦主任趙岳介紹,醫院本身就是一個不可避免的堵點,加上原來商戶占道經營,救護車進不來,醫院著急,病人家屬也著急,胡同的整治為醫院也打通了一條就診通道。
商戶們撤了,房子騰出來了,治理后的公共空間該怎么利用?什剎海街道辦事處主任陳新表示,已經與一些蔬菜水果副食品供應商聯系,打算采取農超對接、產地直營等方式,解決周邊居民生活必需。另外,街道將在保證現有14家便民菜站服務水平持續提升的基礎上,全面增強和提高地區生活性服務業業態。同時,對“小加工”、“小建材”等不適于地區旅游文保功能定位的產業予以堅決治理。
記者手記
整得出更要管得住
“既然都覺得商戶經營影響胡同里的環境,房管部門是不是也可以介入整治工作,從房屋的產權來判定房屋是否可以出租”,“社區是否可以成立一支環境監督勸導隊,針對店外經營、亂堆亂放等問題,每天按時巡邏、反復勸導”……在對“四環市場”周邊胡同進行整治的同時,什剎海街道請來了居民代表,為如何建立環境建設的長效機制支招。
環境管理,既要整得出,更得管得住。成立2個多月的什剎海地區環境秩序整治工作領導小組,還在整治中摸索著更精細化的管理:治理完的公共空間增添花池,既美化環境,又能防止車輛亂停亂放;關停的無證無照門臉房轉由街道統一引入適合區域發展的業態,撤銷的市場重新規劃,引進便民設施……環境管理,“整治”只是初級階段,最終“建設”還得跟上來。文并圖 J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