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辦博物館免費開放則沒有收入,不免費開放便沒有觀眾,處境尷尬。”全國政協委員呂建中呼吁,盡快為民辦博物館立法,對民辦和國有博物館一視同仁,扶持民辦博物館的發展。
民辦博物館目前已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據統計,目前在各級文物部門注冊的民辦博物館已有535家,未注冊的私人博物館總數達1000余家。民辦博物館已成為我國博物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起步晚,目前我國的民辦博物館在發展中還存在諸多問題。
呂建中表示,我國現行《文物保護法》只對國有博物館館藏文物的調撥、交換、借用有具體的規定,而對民辦博物館缺乏具體規定,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民辦博物館的發展。
“不同的免費開放政策,也給民辦博物館運營帶來壓力。”呂建中說,國有博物館實行免費開放后,每年享有財政撥付的充裕經費,而民辦博物館免費開放則沒有收入,不免費開放便沒有觀眾。此外,民辦博物館在職稱評定、專業認可、學術地位等方面缺乏政策,導致難以吸引到專業人才。
呂建中建議,國家應立足民辦博物館發展現狀,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加快制定《民辦博物館促進法》,對民辦和國有博物館“一視同仁”。國家要鼓勵社會組織、法人和公民創立民辦博物館,并享有與國有博物館同樣的權益并承擔相應責任。民辦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都有權利依法通過文物征集、拍賣、調撥、交換等方式取得藏品。民辦與國有博物館之間,民辦博物館之間,都可以通過合法方式交流、交換、調撥藏品。同時,要從法律上規定,在職稱評審、科研項目申報、科研成果評定、文物修復保護等方面,民辦博物館與國有博物館享受同等待遇,進而扶持民辦博物館吸納、培養和留住人才,提升民辦博物館的管理運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