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60年】京劇文化熱浪席卷新疆
天山網訊(記者趙敏攝影報道)為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由文化部藝術司、自治區黨委宣傳部、自治區文化廳聯合主辦的中國國家京劇院新疆巡回演出,在9月4日—9日分別走進吐魯番市、哈密市、巴里坤縣、奇臺縣、阜康市,為新疆各族群眾帶來精彩的文化盛宴。
新疆各族群眾反響強烈
《楊門女將》、《鎖麟囊》、《西廂記》…… 連續五天的演出場場爆滿,座無虛席。9月9日晚,悅耳的京胡、司鼓在阜康市奏響,72歲的李成儒老人在臺下一邊用指尖在椅背上輕輕地敲著節拍,一邊跟隨曲調哼唱著直到整場演出結束。
“這首耳熟能詳的《范進中舉》選段是我最喜歡的曲子,沒想到能看到國家級的藝術大師在現場演奏,這種感受很美妙。”李成儒說。
和李成儒的感受不同。9月7日,國家京劇院走進巴里坤,哈薩克族小伙子朱馬別克幾乎沒有聽過京劇,但京劇選段《沙家浜》中的唱段“適才聽得司令講,阿慶嫂真是不尋常。我佩服你沉著機靈有膽量,競敢在鬼子面前耍花搶……”卻讓他不斷報以熱烈的掌聲。
朱馬別克說:“這是我第一次真正看京劇,以前在電視上看到京劇時都會換臺,這次近距離感受之后,才發覺京劇不愧是國粹,看完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
巴里坤縣尖山子村的蒙古族姑娘娜仁花專程從村里趕來看演出。《西廂記》、《紅燈記》、《楊門女將》這樣的名家名段,娜仁花都能哼唱幾句。娜仁花說,我從小就喜歡國粹京劇,我還聽過一個維吾爾族同學翻唱的“藍臉的竇爾敦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的段子,真是別有一番韻味。
16歲的陳璐菲是哈密石油高級中學的一名學生,她說:“現在年輕人喜歡京劇、了解京劇的已經很少了,但我從小就跟著爺爺聽京劇,我認為京劇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代代傳承。”
京劇名角匯聚一堂禮贊新疆
此次國家京劇院赴疆慰問演出由老中青三代藝術家聯袂獻藝,其中,既有國家一級演員張建國、李文林、張蘭、顏世奇等藝術名家,還有秦梁木、趙宇、李斌等一批優秀的中青年演員,他們帶著經典國粹文化及熱情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獻禮。
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張建國說,希望能通過京劇讓大家感受到國粹濃厚的文化底蘊,并營造喜慶、團結、和諧、惠民的濃厚氛圍為自治區成立60周年獻禮。
國家一級演員李文林說:“我是第一次來新疆,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新疆是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地方,希望能跟新疆本土的藝術家多交流。”
京劇演員中除了藝術名家外,還有一些優秀青年演員,他們也紛紛對新疆豎起了大拇指,表達自己的喜愛。
32歲的京劇演員張兵的故鄉是烏魯木齊。張兵說:“雖然我巡演過很多地方,但這次代表國家京劇院來新疆演出卻是第一次,能為家鄉演出我非常高興,尤其今年是自治區成立60周年,更讓我平添了一份作為新疆人的自豪感。”
90后的回族青年演員沙浩雖然看著一臉稚氣未脫的樣子,但在戲里卻是扮演“老生”的角色。他說,我們一路走來,感受最深的就是新疆人的熱情好客,我想正是因為有這么多熱情、進取的新疆人,新疆才能發展的這么好。
國粹京劇與新疆文化交流碰撞
國粹京劇遇上新疆《十二木卡姆》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當都塔爾、坦布爾、手鼓、胡琴、熱瓦普、冬不拉等一件件具有新疆特色的民俗樂器陳列在京劇藝術大師們眼前時,大家都由衷地贊嘆了起來。
6日,國家京劇院一行參觀了哈密木卡姆展廳。國家京劇院青年司鼓鼓師倪麒森說:“我十二歲就學習司鼓,對鼓樂情有獨鐘,這次來新疆,見識到豐富多樣的民族樂器,真是忍不住想挨個學習彈奏一番。”
國家一級演員顏世奇說:“新疆是一個藝術氣息濃厚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都能在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京劇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但我相信藝術是相通相融的尤其是在聽了十二木卡姆之后,我們更應該把多民族的特點、特色取其精華,作為藝術創作的養分。”
此次國家京劇院赴疆慰問演出,也是新疆文化發展從國粹中汲取營養的契機,對唱響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旋律,形成一體多元開放的文化格局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