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身健體”、引領創新、協調統籌、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建共享
海淀目標:全國科技創新核心區
近日,海淀區區委書記崔述強表示,“十三五”時期,海淀要率先實現疏功能減人口,同時深化科技創新,基本建成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核心區。為此,未來幾年海淀將堅決退出一般性產業,部分教育、醫療、培訓機構也將實現外遷,疏解出來的空間優先用于保障民生、改善生態,并聚焦產業升級,發展智能硬件、科技金融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據崔述強介紹,市委全會提出的“十三五”時期首都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標舉措,給海淀指明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長時期的發展方向、發展路徑、發展重點。“十三五”時期海淀發展要堅持六個基本原則:堅持“瘦身健體”型發展、堅持引領創新型發展、堅持協調統籌型發展、堅持綠色生態型發展、堅持開放國際型發展、堅持共建共享型發展。
在具體措施上,海淀區將如何疏解非首都功能和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崔述強說,要嚴格有序地控制增量、疏解存量,探索實行項目人口評估;同時,加強人口規模調控,強化以水定人、以水定產、以業控人、以房管人、以證管人,堅持通過經濟轉型、產業升級、打非治違、出租房屋管理、地下空間清理等措施帶動人口結構調整;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管理,形成四通八達、安全快捷的城市路網體系;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形成完善的“智慧城市”體系,實現網絡寬帶光纖全覆蓋。
而在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方面,要全面提升中關村“人才特區”品質,加快創建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先行區,發揮中關村核心區引領支撐和輻射帶動作用,面向全球整合創新資源和創新鏈條,將中關村核心區打造成為在全球范圍內配置高端創新要素資源的樞紐。
新華/TAKEFOTO供圖疏解進展
36個市場被疏解
部分高校也遷出中心城區
“自2014年至2015年上半年,海淀區在全市各區縣中商品交易市場疏解力度最大,共疏解36個市場,營業面積減少23.3萬平方米,出租攤位減少6649個,分別占城六區的41%、35%、44%。”海淀區發改委主任梁捷介紹說。為貫徹落實國家和北京市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有關精神,今年8月,海淀區制定出臺了《關于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意見的若干措施》,提出了36條落實措施,率先在全市各區縣中完成頂層設計和領導機構組建。
在低端有形市場方面,海淀四季青鎮西郊汽配城,曾經是我國北方地區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汽配市場,但由于其目前已經不符合區域發展定位,今年9月已實現關停。未來將在現有土地上打造“科技、金融、文化”相融合的現代金融文化產業園。現存的聯想橋金五星市場、四季青錦繡大地市場也在致力于產業轉型升級。
“一般性制造業也在加快退出。”梁捷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已經有瑞薩半導體、通達耐火等9家企業實現生產環節疏解及停產退出。其中不乏大的上市企業,例如四方繼保,這是一家從事電力傳輸過程中二次設備核心控制技術的研發、生產、推廣和應用的上市公司,經過引導,公司將研發和銷售部分留在了海淀上地產業園區,其生產制造環節已于今年上半年外遷至河北省保定市。
海淀區部分高校也將遷出中心城區。北京城市學院、北京工商大學校區已向順義楊鎮、房山良鄉轉移5500名學生。同時,海淀區屬職業學校辦學規模大幅度壓縮,今年3所區屬職業高中合并為1所,校區減少3個,在校生人數減少16%。
創新發展
中關村創業大街
成為全國創新創業新地標
“聚焦產業升級,最好的例子就是中關村西區。”梁捷介紹,這里曾經是著名的電子大賣場,這幾年通過產業疏解和業態調整,西區已經變成科技金融、智能硬件、知識產權服務業等高精尖產業重要聚集區。數據顯示,和2010年相比,中關村西區的商業面積減少了47%,其中電子賣場面積下降了65.3%。海龍大廈掛牌為中關村智能硬件創新中心,科貿電子城調整成為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新東方、華圖等多家知名上市公司及行業知名企業先后入駐。
而全國聞名的海淀圖書城,因受電子商務沖擊,經營態勢下滑。通過區屬國有企業回購、回租圖書城部分樓宇資源,海淀區將其調整轉型為中關村創業大街。成立一年來聚集了車庫咖啡等新型創業服務機構三十余家,入孵創業團隊超過600個,日均孵化創業企業1.6家,融資總額超過17.5億元,成為全國創新創業的新地標。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核心區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宋潔塵介紹,中關村核心區將順應開放創新的新趨勢,打造全球高端創新要素聚集配置中心。重點圍繞“一城三街”加快聚集創新創業人才、科技金融、技術轉移、知識產權、創業服務等高端創新要素,加快建設技術創新總部聚集地、科技成果交易核心區、全球高端創新中心及創新型人才聚集中心。
保障民生
2018年每個社區村
都有一個規模菜點
對于疏解騰退出的空間資源,海淀區優先用于改善居民生活條件。“按照平均每個社區、村都有一個規模售菜點的目標,力爭到2017年年底,扶持售菜面積在20平方米以上的零售網點500個,到2018年年底,扶持總數達到700個。” 海淀區商務委主任王澎介紹, 2014年至今,海淀區已在關停市場周邊共新建和改造蔬菜零售網點76處,增加售菜面積近5000平方米。
目前,全區已形成擁有601個蔬菜零售終端、327個規范化早餐門店的便民服務體系。同時,為保障蔬菜供應,從今年11月起至明年2月29日,海淀區有229個蔬菜銷售網點,將為居民每天提供6到10種低于超市平均指導價的平價菜品。
此外,部分騰退空間被建成了綠地。梁捷介紹,西北五環外的唐家嶺地區曾是海淀北部著名的“城中村”、“蟻族聚集區”。經過整體改造,目前該地區已建成2300多畝的中關村森林公園,居住人口由原來的5萬人下降至1.3萬人左右,人口調控成效顯著。
海淀還加大對“五小企業”、“六小門店”等業態調整力度,關停無證照小門店2510家;目前已拆除北太平莊文慧園地區、青龍橋二河開地區、中關村老舊小區等處違法建設135萬平方米。其中,北太平莊文慧園等地區的違建拆除后,就已還建為了綠地和市民活動場地。
本報記者 蘭潔 J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