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圖:李姿閱
12月15日,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結果新鮮出爐。截至11月,各地區、各部門共開設政府網站8.4萬個。其中,普查發現存在嚴重問題并關停上移的政府網站有1.6萬多個,正在整改的有1592個;現有6.6萬多個網站正常運行。
經過“首次大考”,政府網站“僵尸”“睡眠”等現象基本消除,信息不更新、內容不準確、咨詢信件長期不回復、服務不實用等“四不”問題明顯減少。專家指出,防止“僵尸”“睡眠”現象死灰復燃,需強化屬地管理職責,建立常態化監測和評估機制;同時推進政府網站管理和服務升級,更好對接群眾需求。
網站活力被大大激發
劍指“睡眠”“空殼”
“全國政府網站首次‘體檢’,作用顯而易見”,廣東惠州市政府辦公室負責人深有感觸。
今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啟動第一次全國政府網站普查,要求摸清網站建設現狀,著力解決“不及時、不準確、不回應、不實用”等社會反映強烈的“四不”問題,讓網站真正成為各級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高效平臺。
10個月時間,全國各級政府網站迎來“首次大考”。
4月,惠州部分政府網站在普查中被發現存在“睡眠”“空殼”現象。“僵尸”欄目多年未更新,網站“限入”,注冊沒有入口……個別縣區部門單位的網站甚至多年“拋荒”。
警鐘敲響,問題如何解決?
隨后兩個月,惠州市這些被發現問題的政府網站全力以赴,進入“整改時間”:明確第一責任人,開展網站檢查,切實加強整改,接受抽查核查……環環相扣,切實杜絕“僵尸”“睡眠”網站現象。
日前,記者登錄此前4個半月沒有更新的惠城區企業管理局網站,最新消息滾動顯示日期為12月14日,當日更新8條,均能點開;此前進不了的博羅縣公安局如今登錄順利。而沉睡最久的大亞灣區代建項目管理局也更新了多條信息,運轉情況良好。
惠州市政府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此次惠州共有399個政府網站納入普查范圍,經過5個多月的自查整改,信息發布規范起來,網站內容豐富起來,增強了時效性、可用性和互動性。為防止陷入“再度休眠”的怪圈,惠州關停了清理整改仍不合格的政府網站,同時制定政府網站信息發布和監督檢查制度,以常態化機制確保陽光運行。
以首次普查為契機,各地政府網站大力整頓“僵尸”“休眠”“空殼”等現象,力爭盡快通過“體檢”。可以說,首次政府網站普查,既摸清了家底,又強化了管理,還提升了服務,政府網站活力被大大激發。
95%門戶網站提高實用性
“四不”現象基本消除
經過這次普查整頓,政府網站“四不”現象得到系統性解決。數據顯示,政府網站更新不及時欄目數每家網站平均減少逾六成,咨詢類留言長期不回復比例大幅下降,95%以上的政府門戶網站規范了辦事指南的基本要素,提高了網上服務實用性。
專家指出,網絡權威信息員、政民互動聯絡員、網上政務服務員,政府網站的“角色”扮演得越來越好,給社會公眾帶來了很大方便。
登錄廣東省政府門戶網站,首頁有“網上辦事”“政民互動”“網上信訪”等服務事項,清清楚楚;點擊具體板塊,內容扎實,十分好用。
以“財政信息”板塊為例。點擊進入,截至去年10月底,21個地級以上市均已公開2014年總預決算、部門預決算及“三公”經費預決算,省級部門也對各類重點支出項目公開內容,細化說明原因。有網友表示:這下中學生都能看得懂政府預算了!
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張志安教授評價,“政府網站就應該是個櫥窗,提供全面綜合性信息;不同板塊就像功能細分的柜子;微信微博則像抽屜,從中找到專業垂直化的東西。櫥窗、柜子、抽屜,一個不能少”。
今年8月,長沙市政府門戶網站在2007年設立的“市長信箱”基礎上,打造了全市統一的網絡問政平臺,將市長信箱、各委辦局領導信箱、人民網留言、紅網留言集于一體。網上盛傳的“混在長沙必須知道的新30條”中,第八條這樣寫到:給市長信箱寫信,通常會得到答復。
進入網站首頁,“政民互動”一欄下方是“市長信箱”,最近一封來信在今年11月23日,由長沙市天心區芙蓉南路一位市民發出,反映所在小區地下停車場、電梯等具體問題,該市民12月11日得到天心區回信,表示“經咨詢物業回復,門禁系統已過保質期,正在聯系相關維護人員解決;電梯將于12月中旬恢復。”
在“辦理統計”欄,各部門回復率基本都在95%以上,受到廣大市民認可。
提供集約化優質服務
基層網站仍是短板
為保證普查整改效果,國務院辦公廳10—11月對全國政府網站開展了一次深度抽查,總體合格率達90%以上;但仍檢出不合格網站421個,其中地方政府網站418個。83%的問題網站集中在縣級以下,少數基層網站問題嚴重。 青海省格爾木市國土資源局網站、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莎車縣政府網站,空白欄目數均超過20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石河子市供銷合作社首頁多個欄目“開天窗”;山西省澤州縣林業局網站、遼寧省建昌縣教育局網站,個別欄目7年未更新;云南省維西傈僳族自治縣政府網站,個別欄目5年未更新……
數據顯示,有些基層政府網站斷鏈數量超過300個,空白欄目數量和長期不更新欄目數量超過10個。
“部分政府網站的日常運維機制不健全,內容更新維護‘運動式’,日常監管流于形式,問政平臺沒有活躍起來,網站便捷性、實用性也亟待提高。”中國軟件評測中心張少彤認為,杜絕“僵尸”“睡眠”現象死灰復燃,必須建立良好的保障機制,強化屬地管理職責,建立常態化監測和評估機制。
目前,中央政府門戶網站開通了“全國政府網站基本信息數據庫”,兩個月內搜索量達8萬余次,下載1.3萬余次,方便公眾動態了解最新網站數量及基本信息,加大社會監督。
“政府網站問題產生的根源是網站設立隨意、缺乏制度規范和監督導致的。一些地方網站甚至是臨時性的,因為一項重大活動或是部門領導的重視而建起來,缺少網站長期存在的根基,經歷一段時間之后自然會消亡;一些網站是部門性的,出于上級部門要求或是工作便利而設立的網站,與本地方政府網站互不統屬,缺乏信息流通;有的單位,各科室甚至都有自己的網站,導致政府網站數量臃腫并造成浪費。”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黃璜認為,未來政府網站建設的重點,在于精簡數量、建立集群,提供優質便捷的集約化服務。
此次普查,共關停政府網站1.6萬個。其間,安徽推行市級以上集約化建設模式,形成了“1個政府門戶+N個業務網”新布局;貴州搭建“中國貴州政府門戶網站云平臺”,實現了政務信息公開、網上辦事大廳以及旅游、交通、電子商務等數據整合共享,搭建了全省“一張網”。海關總署構建了“海關大網站”系統,實現了46個直屬海關、600多個隸屬海關機構網站統一建設、統一管理。
“網站好不好,群眾說了算。首次普查,反映了民聲、順應了民意。下一步,還應升級政府網站的管理模式、服務模式,更好地服務群眾、服務社會”,張少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