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每個社區都將有售菜點
在疏解的同時構建社區全覆蓋蔬菜供應體系
(記者蘭潔)海淀區去年共關停了131家有形市場,涉及攤位數6000余個、從業人員3.5萬余人。為保障居民日常便民消費需求不受影響,海淀區正在構建以駐店經營為主、直通車進社區為輔、網上配送為補充的社區全覆蓋蔬菜供應保障體系。到2018年底,每個社區、村都將有一個20平方米以上規模的售菜點,總數將達到700個。
海淀區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今天開幕。區商務委副主任余新星介紹,目前海淀區共有29個街道、569個社區,其中固定蔬菜零售網點601個,蔬菜銷售面積近8萬平方米,包括社區菜店、超市、菜市場和蔬菜直通車。“因為這601個菜店的標準參差不齊,所以從今年起將進行改造整合,到2017年,實現售菜面積在20平方米以上零售網點500個,到2018年底達到700個的總目標,形成以駐店經營為主、直通車進社區為輔、網上配送為補充的社區全覆蓋蔬菜供應保障體系。”
這些規模菜店同時也是規范化菜店,不僅從經營場地到經營行為上都有合法手續,而且所銷售的蔬菜必須執行標準化生產,產品要有“三品一標”的認證,并保證農殘不超標。銷售時將為消費者提供機打小票,保證消費者購菜后發現問題“有據可依”。而且菜品都要進行來源備案,并推廣智能電子秤,逐步建立起價格和銷售的實時監控。
同時,海淀區還組織了轄區內229家商超、菜車及電商平臺開展“蔬菜保供應,平價惠民生”活動,這些網點每天都會公示蔬菜價格,并保證6至10種菜價低于市發改委公布的超市零售平均價格。下一步海淀區還將成立“蔬菜供應聯盟”,通過組織轄區企業與優質蔬菜供應源頭開展產銷對接、基地聯采等活動,從源頭把控好菜品質量,實現安全可追溯。
余新星說,疏解的同時,海淀區還通過增設固定式便民服務網點、引導周邊現有超市擴大果蔬銷售面積、開通流動售菜車、回歸原有配套商業設施等多種措施,切實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需求不受影響。如在車道溝南里、在圖景家園、魏公村等涉及市場拆除的區域利用原配套商業網點、新建社區底商等資源,引入超市發連鎖等優質品牌企業開設便民超市。
除了保證讓居民吃上放心菜,海淀區目前正在制定方案,在實現便利店、早餐、蔬菜零售、洗染、美容美發、家政服務、代收代繳和再生資源回收共8項基本便民服務全覆蓋的基礎上,打造規范化、連鎖化、便利化、品牌化、特色化、電商化的城市生活性服務業新格局。下一步規范化菜籃子、早餐網點將統一標識,方便居民辨識,并探索建設區域綜合性社區商業中心,整合集成多種商業服務功能,為居民提供一站式社區商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