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新聞頻道 ? 國內新聞 |
| 中共中央 國務院 |
| 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 |
| http://www.av069.com 2016-01-28 08:59:49 新華社北京 |
|
20.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創業和農民工市民化。健全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體系,大力促進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創業,穩定并擴大外出農民工規模,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大力發展特色縣域經濟和農村服務業,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增強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能力。加大對農村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鼓勵各地設立農村婦女就業創業基金,加大婦女小額擔保貸款實施力度,加強婦女技能培訓,支持農村婦女發展家庭手工業。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開展農村貧困家庭子女、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免費接受職業培訓行動。依法維護農民工合法勞動權益,完善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制度,建立健全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長效機制。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落實1億左右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工與城鎮居民有同等權利和義務,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落實和完善農民工隨遷子女在當地參加中考、高考政策。將符合條件的農民工納入城鎮社會保障和城鎮住房保障實施范圍。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建立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愿有償轉讓上述權益。
21.實施脫貧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因人因地施策,分類扶持貧困家庭,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通過產業扶持、轉移就業、易地搬遷等措施解決5000萬左右貧困人口脫貧;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2000多萬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低保覆蓋范圍,實行社保政策兜底脫貧。實行脫貧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完善中央統籌、省(自治區、直轄市)負總責、市(地)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扛在肩上,各部門要步調一致、協同作戰、履職盡責,切實把民生項目、惠民政策最大限度向貧困地區傾斜。廣泛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扶貧開發。實行最嚴格的脫貧攻堅考核督查問責。
五、深入推進農村改革,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破解“三農”難題,必須堅持不懈推進體制機制創新,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障礙,激發億萬農民創新創業活力,釋放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22.改革完善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堅持市場化改革取向與保護農民利益并重,采取“分品種施策、漸進式推進”的辦法,完善農產品市場調控制度。繼續執行并完善稻谷、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深入推進新疆棉花、東北地區大豆目標價格改革試點。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在使玉米價格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同時,綜合考慮農民合理收益、財政承受能力、產業鏈協調發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按照政策性職能和經營性職能分離的原則,改革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深化國有糧食企業改革,發展多元化市場購銷主體??茖W確定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國家儲備規模,完善吞吐調節機制。
23.健全農業農村投入持續增長機制。優先保障財政對農業農村的投入,堅持將農業農村作為國家固定資產投資的重點領域,確保力度不減弱、總量有增加。充分發揮財政政策導向功能和財政資金杠桿作用,鼓勵和引導金融資本、工商資本更多投向農業農村。加大專項建設基金對扶貧、水利、農村產業融合、農產品批發市場等“三農”領域重點項目和工程支持力度。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完善資金使用和項目管理辦法,多層級深入推進涉農資金整合統籌,實施省級涉農資金管理改革和市縣涉農資金整合試點,改進資金使用績效考核辦法。將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合并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重點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產能提升。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用3年左右時間建立健全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2016年推動省級農業信貸擔保機構正式建立并開始運營。加大對農產品主產區和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力度。完善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逐步將農墾系統納入國家農業支持和民生改善政策覆蓋范圍。研究出臺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持政策體系的指導意見。 |
|
|
|
|
| 相關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