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白相間的展臺上,中航工業的一架架精致的飛機模型靜靜陳列,透著“大國重器”的威武和莊嚴;隨處可見的體驗式航空設備展覽裝置搭配VR、3D等可視化技術,又彰顯了“高精尖”的現代科技感。
第十一屆中國航展開幕前夕,園區內布展也進入最后收尾階段。南方日報記者再度探訪展區,帶你先睹為快。
大批軍迷提前到展區“過把癮”
剛走進主展館1號展廳,只見大批媒體記者和軍迷們正圍著中間一架飛機模型,原來這是曾在上屆中國航展驚艷首秀的殲31戰斗機1∶2模型。“殲31今年雖然只來了模型,但我更期待殲20真機的出現!”一位其他展區的參展商忙里偷閑來看中航工業的“大飛機”時,這樣對記者說。
在1號展廳中航工業“大本營”中,防務、民機、直升機、通用飛機、機載系統、航空科普等細分展區均已布置完善,更有不少提前參觀的展商或軍迷親身體驗部分機載系統。
其中在直升機展區,直11WB偵察攻擊直升機吸引了不少人圍觀。“這都不需要飛行員坐在機艙,直接由控制人員在地下控制室操作飛機進行偵察作戰就行,真正實現了‘地下操作、無人作戰’。”現場中航工業工程師向記者介紹。
隨后,在7號展廳航天科技展區內,兩座火箭模型格外醒目,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征七號”和即將首飛的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在載人航天工程展區內,天宮二號1∶1模型、神舟十號返回艙實物、空間站五艙組合體1∶12模型,已經安裝、安置到位。
中航發首秀自主研發發動機
今年8月新成立、承載著打造強勁“中國心”使命的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簡稱“中國航發”)本次首秀可謂備受關注。記者來到其所在的10號館外,只見這個1200平方米的展館外觀整體呈半圓柱形,外墻設計極具現代感。
走進館內,發動機、燃氣輪機、系統集成、材料工藝等多個展區已擺滿了各類展品,多款中國大飛機的“心臟”吸引了不少軍迷駐足。此次,中國航發將通過系統化、集成化手段,向公眾展示中國航發在相關領域的重要產品和關鍵技術發展成果;并專門設立了科普展區,增強公眾科普性、趣味性的互動體驗。
本次展覽中,“玉龍”“金沙”和1600kW三型渦軸發動機首次以實物亮相,引發關注。“玉龍”發動機是我國第一型完全自主研制、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先進渦軸發動機,其結構緊湊輕巧、性能優越,配裝于新一代5.5噸級直升機;“金沙”發動機是在某型自主研制渦軸發動機的基礎上發展的民用技術驗證機,用于適航關鍵技術探索與攻關,為我國民用渦軸發動機自主創新研制探索道路;1600kW渦軸發動機是通過集成創新自主研制的大功率先進渦軸發動機,它的出現填補了國內該功率等級渦軸發動機型譜的空白。
在發動機、燃氣輪機展區,實物展出了公眾耳熟能詳的“太行”渦扇發動機,這是我國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大推力加力渦扇發動機。
南方日報記者 陳曉 見習記者 曹丹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