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案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就” 記玉溪市新平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教導員饒惠瑩
□ 本報記者 董凡超 王宇
血腥現場,腐敗的尸體,難聞的氣味……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教導員饒惠瑩在從警的25年里,不知多少次走進這樣的案發現場了。
作為一名刑事技術民警,饒惠瑩一直熱愛并堅守如初。工作以來,參與勘查各類犯罪現場4200余起,提取現場痕跡物證5000余件,參與檢驗尸體800余具,解剖各類非正常死亡人員尸體100余具,采集錄入十指紋2.2萬余人次,現場指紋1.2萬余枚,查證破獲案件700余起,運用痕跡物證直接破獲刑事案件200余件。
“破案,是我的職責,更是我人生最大的成就。”在全國優秀人民警察的巡講中,饒惠瑩的發言擲地有聲。在工作中,饒惠瑩勤奮好學、刻苦鉆研,始終以最高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無論是室內盜竊現場的一枚指紋提取還是化糞池用手尋找人體組織,她都和戰友們一起翻山越嶺,擼起袖子埋頭苦干。
2022年初,新平縣短時間內有兩人先后失蹤,引起公安機關高度關注,案件偵破任務迅速下發到刑偵大隊。饒惠瑩主動請纓,積極帶領戰友開展偵查工作。經過細致的摸排,警方得知失蹤的兩人相識,且先后消失在城區的一出租房附近。很快,一名張姓嫌疑人進入專案組視野,但民警一直沒有尋獲他與該案之間的關鍵證據。
面對前期勘查收獲寥寥無幾的局面,饒惠瑩腦海里一直在閃現兩個問題:消失的兩人去了哪里?案發第一現場又在哪里?
她再次帶領戰友們走進嫌疑人的出租房,從頭到尾更加認真仔細地勘查,天花板、下水道、地面瓷磚縫隙等細節都不放過。已是凌晨3點,饒惠瑩還是不死心,對衛生間褐色的塑鋼門開始第三遍勘驗。門立著,不好勘驗,她時而踮起腳尖,時而半蹲,不停地變換視角去觀察。
突然,在高她兩個頭的門框上,她隱隱看見一個和門框同色的細點狀干枯物質。看過交通事故現場,看過爆炸案現場,她太熟悉這種東西了:細碎的人體軟組織。之后,整個團隊以此為中心,很快在附近位置找到另外一塊極其細小的人體組織。兩點疑似人體組織連夜送檢市局刑科所,很快結果就出來了:這兩點物證不但都是人體組織,而且分屬于兩名受害者。
在鐵證面前,犯罪嫌疑人張某如實交代了先后將兩名受害者在出租房衛生間殺害并碎尸的犯罪經過。為了進一步固定證據,盡可能地找到每一塊人體組織,饒惠瑩趴在衛生間的蹲坑下水管前用手去撈,和戰友們挖開化糞池用手去摸,找到運糞車多次沖洗篩查,下到河里、農田翻開泥土去排查,甚至扛起鋤頭走進垃圾填埋場,面對著堆積如山的垃圾一點一點去尋找。經過多日細致查找后,饒惠瑩和戰友們相繼尋獲一些關鍵物證,案件得以順利進行偵查。
饒惠瑩始終堅守在與尸體和刑事兇殺案件現場打交道的崗位上,戰績豐碩。2003年7月,她利用一枚不起眼的指紋,破獲發生于國道213線的搶劫殺人陳年舊案;2004年5月,她找到關鍵的細微痕跡,連續破獲兩起重大麻醉搶劫案;2012年11月,她冒著嚴寒和饑餓連續在野外勘驗近12個小時,提取到有效物證,在死者身上檢出一男性DNA分型,確定犯罪嫌疑人,破獲一起強奸殺人案。
“不管多久的案子,只要有現場證據鏈,破案就開了門。”這是饒惠瑩常說的一句話。刑事科學技術更新快,為掌握新的物證檢驗技術,繁忙的工作之余,饒惠瑩把多年刑事科學技術現場勘驗工作經驗與先進的科技設備、新理論相結合,整理成冊不斷地總結和精煉,幫助自己和戰友們的業務水平及實戰經驗實現大幅提升。
“女兒還沒出生,就和我一起出過命案現場了。”與戰友聊天時,饒惠瑩打趣地說道。對于女性來說,做刑事技術工作無疑是充滿挑戰的,要克服很多常人不能克服的困難。
2000年7月,當地連續發生兩起殺人案,已懷有7個月身孕的饒惠瑩和同事帶上設備趕往現場開展勘查。勘驗現場,她已經很難蹲下,只好找來小板凳吃力地坐著,坐不住就干脆站著,現場氣味難聞,她吐完又接著勘查。饒惠瑩說:“現在回想還是有點后怕,但當時只想著早日破案,什么都顧不上了。”
刑偵工作,從來都是“跟著案件跑”,沒有固定的節假日、休息日,一旦工作起來就不分日夜、爭分奪秒。女兒曾問過饒惠瑩:“媽,我都還沒出生,你就帶我看那么恐怖的場面,你不怕嚇著我嗎?”在女兒眼里,當警察的媽媽每天都在加班值班,幾乎是以單位為家,沒有休過一個完整的節假日。
夜以繼日的奮戰,加之全身心的付出和熱愛,饒惠瑩戰果豐碩。2013年3月被中華全國總工會評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2017年5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國優秀人民警察”,2021年5月,榮獲“全國掃黑除惡成績突出個人”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