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湖評論:好家風抵過“千萬金”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省眉山市三蘇祠,了解當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等情況,指出“要推動全社會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激勵子孫后代增強家國情懷,努力成長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之才”,強調“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清白做人、勤儉齊家、干凈做事、廉潔從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養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良好家風”。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好的家風,就是一座讓人終身受益的精神“富礦”,抵得過萬貫家財、勝得過萬語千言。“功廢于貪,行成于廉”“薄于為己而厚于為人”。蘇氏一門家風篤厚,蘇洵蘇軾蘇轍三人皆留下大量與家風家教相關的文字、詩詞。蘇軾曾在他的長子赴任時,贈他一方硯臺,親手刻上硯銘:“以此進道常若渴;以此求進常若驚;以此治財常思予;以此書獄常思生。”三蘇父子之所以一直受后人仰慕尊敬,不僅是因為他們的才學,更因為他們的人格魅力和淳厚家風。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無論時代如何變化,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都是全社會的集體認同。不久前熱播的電視劇《人世間》,聚焦一個普通的勞動者家庭,展現了幾代人近半個世紀的家庭生活和奮斗故事,傳遞出濃濃的家庭溫暖,彰顯了家庭、家教、家風對個人以及社會的重要意義。劇中周家子女身上所表現出的正直、擔當和奮斗等優良品質,無不有著深刻的家教和家風印記,給觀眾們留下深刻印象。
家庭是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打好價值觀底色的第一個課堂。領導干部的家風,不僅關系到自己的家庭建設、兒女成長,更關系到黨風政風、人心向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黨員領導干部廉潔自律規范”第八條即為“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可以說,家風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題中之意重要組成部分,是新時代領導干部永葆初心的現實需要。
“家風正則民風正,民風正則政風清。”領導干部必須修好家風建設這門“必修課”,做好表率、當好“主角”,以良好家風作為砥礪品行的“磨刀石”、抵御貪腐的“防火墻”。
要突出“嚴”的原則,做到嚴于修身、嚴于律己、嚴于用權,自覺加強黨性修養,慎獨慎微慎初慎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要重視“管”的作用,在管好自己的基礎上,管好自己的家庭成員,不能以“忙”為借口忽視對家人的關愛、對子女的管束。要加強“育”的實踐,加強對家庭成員的責任教育、道德觀教育,重視家庭美德和紀律規矩教育,引導家人樹立正確權力觀、價值觀。尤其要加強與配偶子女的溝通了解和管教約束,把握好“關愛”與“溺愛”、“寬容”與“縱容”、“添彩”與“添亂”之間的度。要警惕“小”的疏漏,時時告誡家人警惕“圍獵”,一旦發現有任何的“苗頭”,都要引起重視并做到堅決制止,防止“小錯”釀成“大禍”、“小蟻穴”擊潰“千里堤”。
好家風抵得過“千萬金”。優良家風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用心培育、世代傳承才能成為有強大感染力、影響力和凝聚力的精神文化。每一名黨員干部都需在干好“手中事”的同時,持續在管好“身邊人”上言傳身教、身體力行,以良好家風推動黨風政風清正、社風民風淳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