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駛過一個黯淡的“金九”。
本周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9月汽車銷量同比增速進一步回落至2.5個百分點,為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乘用車市場的旺季也是成色不足。9月乘用車銷量只錄得6.4個百分點的增幅,同比增幅比上月也回落了2.1個百分點。
今年6月以來,汽車產銷增速已經持續四個月回落,前三季度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別減緩4.7和5.7個百分點,比前八個月繼續擴大。
這是當前車市的一種“失速”狀態。在宏觀經濟下行以及庫存壓力下,市場放緩了前行步伐。不過,“金九”成色不足也和節能汽車補貼實施引發的觀望期有關系,不完全是由于需求乏力。
市場內部也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經歷“十二連降”的中國品牌乘用車,在9月終于暫時止跌。持續下滑的汽車出口也實現年內首次同比正增長。新能源汽車則進入一個爆發期,產業化元年已成定局。
由此,在“銀十”以至年底的傳統旺季中,車市仍有望重啟增勢。
汽車銷量增速降至新低
中汽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9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約200萬輛和198萬輛,受季度性需求上升影響,環比增長17.1和15.6個百分點,但同比增長只有4.2和2.5個百分點。銷量同比增速為今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前三季度,汽車產銷分別完成約1722萬輛和1700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8.1%和7%,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別減緩4.7和5.7個百分點,比前8個月有所擴大。
在乘用車市場,9月產銷量分別完成約172萬輛和169萬輛,比上月分別增長16.4和15.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9.4%和6.4%。同比增速生產比上月提高2.7個百分點,銷售比上月回落2.1個百分點。前9月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約1438萬輛和1415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3和10.2個百分點。
乘用車能夠守住兩位數的增長,主要受到MPV和SUV保持強勁增長的帶動,這兩個細分市場今年累計產銷增幅均超過三成,而轎車產銷增幅回落至5.1和3.9個百分點。
車企的銷量增長步伐也有所放緩。大眾汽車9月在華汽車銷量同比增長6.7個百分點,低于8月份的11個百分點。福特汽車公布,9月在華乘用車銷量較上年同期下降4個百分點,為兩年多來首次出現月度下滑。分析師也認為這是福特在持續強勁增長后產能受限。此外,日系車企在華也放緩了復蘇步伐,一些品牌再度出現銷量下滑。
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發布,今年三季度,汽車行業景氣指數較上季度穩中微降,預警指數位于“綠燈區”下邊界線。總體來看汽車行業保持在正常區間穩定運行。
該中心的報告顯示,當前汽車產銷增長放緩,汽車零件出口增速回落,汽車行業庫存壓力繼續加大;汽車行業稅金總額和汽車行業從業人員數量增速回落,回款壓力有所上升;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繼續放緩。
年底旺季重啟增勢?
乘聯會秘書長饒達指出,汽車產銷增長率持續幾個月下降,汽車作為先行指數,說明我國GDP還有下行壓力。“這并非汽車市場內在問題,但是宏觀經濟的走勢,決定汽車下半年的市場增長率。”
“汽車產銷增速的下降很正常。”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認為,汽車有年銷售超2000萬輛的巨大基盤,增長率必然不高;同時,隨著一二線城市汽車保有量積累,從這類地區要增量實屬不易。
乘聯會發布的報告認為,9月乘用車銷量不理想,是受到8月市場低迷慣性、9月初中秋節以及節能環保汽車目錄出臺前的觀望期影響,一些汽車廠家面對渠道壓力也主動控制批發銷量。
據饒達分析,節能汽車補貼政策在去年9月底暫停,政策的“翹尾效應”抬高了去年9月份的銷量。新一批節能環保汽車補貼目錄直至今年9月中旬才公布,并且提高節能和環保門檻,目前進入目錄車型能夠上市銷售的還比較少,廠家都在緊急補充生產。這個差距使今年9月份同比的廠家銷量增幅大幅降低到8%。但市場的需求仍然強勁,加之節能車政策明朗激發市場需求,9月乘用車零售基本實現同比增速11%預期。
饒達預計,節能環保汽車補貼將在10月發力,加上新能源汽車免交購置稅的優惠對市場的激勵,這些利好一直會延續到年底,這將為第四季度市場重啟增勢添上一把火。
當前市場也出現了一些積極信號。
持續下滑的汽車出口有好轉跡象。9月汽車企業出口為7.81萬輛,比上月增長14.7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增長0.03個百分點,汽車出口比同期有所回升,為今年以來首次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前9月汽車累計出口66.29萬輛,仍比上年同期下降7.5個百分點。
此外,經歷“十二連降”的中國品牌乘用車,在9月終于暫時止跌。新能源汽車則進入一個爆發期,產業化元年已成定局。
中國品牌終結“十二連降”
■車市正能量
“金九”車市一個頗為“喜大普奔”的逆轉消息是,中國品牌乘用車在經歷市場份額“十二連降”之后,終于出現止跌跡象。
據中汽協會發布數據,9月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占有率環比和同比均呈小幅提升,當月共銷售65.36萬輛,環比增長19.89%,同比增長6.98%,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8.54%,占有率比上月提升1.4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升0.19個百分點。
中國品牌乘用車自去年9月份以來連續12個月的下跌趨勢,因此得以暫時止跌。
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也顯示,9月自主品牌狹義乘用車的同比增速達到14%,逆轉了近一年的下滑局面,這也是自主品牌SUV持續突破、MPV新品貢獻和節能車補貼政策等的組合效果。前三季度,中國品牌乘用車共銷售532.32萬輛,同比增長3.52%,增幅較上年同期減緩8.62個百分點,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7.61%,占有率比上年同期下降2.42個百分點。
目前一批新上市的中國品牌轎車實現競爭力的突破。據吉利汽車公布,標桿車型帝豪在全新升級之后,9月實現銷量約1.8萬輛,同比增長近兩成,其中國內銷量約1.6萬輛,同比增長接近五成,重新奪回自主品牌轎車銷量冠軍。而長安逸動等主力車型也繼續保持在“萬輛俱樂部”。
當前中國品牌乘用車一個市場契機是節能汽車補貼實施,在新一批入圍的163個車型中,中國品牌占比超過六成。但乘聯會秘書長饒達認為,由于合資產品單車更為強勢,自主品牌車型的銷量預計仍不會超過節能環保汽車總銷量的四成。
中汽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分析,此次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增長,主要由于汽車銷量的季節性變化。9月份是中國汽車市場的傳統旺季,大部分汽車品牌銷售都處在上升期,中國品牌也強勁增長。但他認為,一兩個月的銷量數據不足以證明什么,中國品牌車是否已經觸底反彈目前還很難說。
“中國品牌汽車的性價比在全世界是最高的。”董揚表示,中國品牌乘用車已經取得長足進步,當前正值發展的關鍵期,但中國品牌乘用車不但面臨部分城市限購、外國品牌價格下探擠壓等因素的挑戰,還面臨著社會各界和消費者對中國品牌汽車缺乏了解,購買、使用中國品牌汽車的信心不足等不利局面。
中汽協會也繼續呼吁,政府機關,包括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中國駐外企業、駐外使館等所有享受國家財政撥款的單位在公務和大型活動中積極使用中國品牌汽車,形成示范效應。(記者 陳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