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上半年車市疲軟,很多車企銷量相比去年有一定跌幅,不過和全球銷量相比國內車市還是處于上升發展期,隨著中國國民經濟收入的不斷提升,對汽車的需求量還是保持穩定。隨著限行限牌政策出臺,整車市場的競爭會愈發白熱化,誰有更好的營銷策略,更具性價比的售價,更完善的產品分類,那么可以分到更多的市場份額。

相對于在紅海廝殺血拼的汽車廠家和經銷商,汽車后市場這塊受到的沖擊最小,而份額卻是最大的。按照長尾理論來說,除去產品的生產和制造,產品的維護和保養產生的利潤空間也同樣可觀。汽車清洗和養護門店已經遍地開花,甚至是路邊攤式的洗車服務每天也有不少的客流。為了保證客源正規門店都提高精洗的品質來贏得車主的認可,但是從技術層面而言汽車清洗沒有太多的壁壘,服務才是其核心。
7月15日,參加"洗咖"汽車精洗會所的簽約活動,對汽車后市場的戰略有了更深理解。以前看過一則報道中講經商之道,有個比喻非常形象,市場好比一個大缸,大企業好比石頭一塊塊壘在里面,但是石頭之間還有縫隙,那中小企業好比黃沙可以把這些縫隙填滿,但你感覺市場已經滿的時候,小微企業就好比水,將微小的縫隙徹底填滿,并能滲透到每一處。

當你覺得市場已經趨于"飽和"狀態,不如換一種思維模式去看待問題,"洗咖"的理念很簡單"洗車+咖啡",充分利用車主的洗車時間,提供至臻到位的服務,服務類行業競爭激烈,要在市場上"存活"不進者退,在保證品質、環境的同時,回歸本真將服務做好,這才是服務業的初衷。"海底撈"之所以能成功,門店能做到擴張式增長,就是奉行顧客就是上帝,顧客來店消費有種賓至如歸之感。也許理解不難,但是真正要做好做到位,還是非常考驗管理層的能力。

這是汽車后市場健康發展的良好信號,有競爭才有發展,店家為吸引和留住客戶,勢必從客戶的角度出發去看待問題。這和產品的生產研發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切從受眾出發,去解決他們想到或者沒想到的問題,那么留住老客戶,產生口碑效應就不那么難了。正真難的是如何維持下去,做到服務第一的誠信商家,真所謂"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互聯網+"時代,好的想法和點子層出不窮,優衣庫可以拿試衣間都能做做文章,但是我們更加希望看到的是汽車業商家從企業良心出發的惠民服務,店大欺客,客能讓你欺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