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李士祥在參加北京團審議的公開日活動時透露,北京今年將特別加快行政副中心建設,突出綠色、宜居、人文、智慧發展,實現高水平規劃建設,預計2017年底見到成效。
針對備受關注的機動車擁堵費和單雙號限行問題,李士祥坦言:“擁堵費不是簡單的行政行為,現在正在就這一問題進行研究論證。另外不會草率提出常年單雙號,首先先解決重大國事和極端天氣這兩個問題,看一看效果如何,再進一步研究。”新修訂的重污染預警將按照程序發布。一般來講,將按照空氣重污染的程度和預警等級來進行機動車單雙號限行,但肯定是紅色預警才會開始限行。
對于積分落戶,李士祥表示,積分落戶并不意味著不許進入,實際上是要吸引高端人才,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科技等人才仍然是歡迎的。
樓市一天一個價怎么辦?李士祥表示,北京的房價與同期相比上漲了11%,“北京限購在一段時間還是要堅持。”
■功能疏解
行政副中心建設
明年底見成效
李士祥透露,今年北京將突出區域聯動,實現系統運作,主要聚焦中心城六區重點區域疏解,推動京津冀三地疏解和承接,帶動功能疏解和產業轉型升級,努力提升金融、科技、信息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文化、教育、醫療等生活性服務業的比較優勢,同時與天津河北形成互動,推動產業鏈各環節按照現代產業分工要求在京津冀區域合理布局,努力推動京津冀區域成為中國經濟新的增長點。
在空間結構調整方面,李士祥表示北京今年將特別加快行政副中心建設,突出綠色、宜居、人文、智慧發展,實現高水平規劃建設,預計2017年底見到成效。
明年年底市委、市政府、
市人大、市政協
將搬到副中心辦公
李士祥在回答記者有關北京交通治堵的問題時介紹說,北京現在的常住人口2172萬,北京的機動車已經達到562萬,平均擁堵指數5.7,交通治堵是一個關乎公眾利益的問題,一定要公眾的廣泛參與,一定要依法進行。
李士祥表示,治堵首先要著眼治本,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疏功能可以帶動人口的疏解,北京正在建設的行政副中心,明年年底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將搬到副中心辦公,同時市委市政府的相關部門也將搬到副中心辦公,預計將帶動40萬人口向外疏解。同時北京還規劃了大興、順義、昌平三個新城區,承接北京功能的向外疏解。
其次,產業疏解也可以帶動人口的調整,去年底北京疏解了220個區域性批發市場,79個工業企業。李士祥表示,產業疏解必然帶動人口調整,同時還將堅持北京的房地產開發控制,依法整治違法建設違法經營。
■交通一體化
京津冀城際鐵路將建1333公里
李士祥表示,疏解要跟京津冀協同發展密切相連,協同發展一定要創造條件為疏解提供服務,特別是交通一體化的問題。去年京津冀打通了一批斷頭路,北京、天津、河北三地與中國鐵路總公司一起還成立了京津冀城際鐵路有限公司,提出要建設“軌道上的京津冀”,預計“十三五”期間將建設1333公里的城際鐵路。
另外,在治堵方面還要綜合施策,構建現代化的交通綜合體系,北京制定了十大重點任務,包括大力發展公共交通、停車智能化管理等,最終確定目標是2020年北京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其中今年北京就確定了46項與交通相關的工作,包括建設微循環、打通斷頭路等。“在加快地鐵建設方面,今年北京的地鐵建設里程雖然不是最多,但都在中心城區里,可以緩解五環以內的擁堵問題,”李士祥表示。
■機動車限行
北京不會草率提出
常年單雙號
針對備受關注的機動車擁堵費和單雙號限行問題,李士祥坦言:“擁堵費不是說為了收費而收費,不能拍腦袋,不是簡單的行政行為,現在我們的行業主管部門、法制部門確實在就這一問題進行研究論證,但并不意味著3月份就會出臺,研究論證是有程序的,而且研究論證也必須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
而關于單雙號限行問題,“這是很復雜的問題,現在的單雙號是在兩個前提下實行的,一個是當遇到重大國事活動的情況下,另一個是在極端天氣的情況下實行的。”李士祥表示,“今年先把極端天氣這事研究透。極端天氣在北京到底是多長時間,有沒有規律。坦白講,是有規律的。”北京除了人多車多之外,還有兩個和南方不同的顯著特征,一個是北京北部山區,半山區占61%,此外北京常年降雨一般不超過500毫米。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導致北京會出現極端天氣。遇到極端天氣時,機動車到底怎么停,怎么限?應急預案最近又在修改,而且請環保部、環保專家、氣象專家進一步論證。“在極端天氣到來的時候,先停國一、國二、國三這樣的車,把小轎車排在這個之后,大排量污染的先停。直白點,不會草率提出常年單雙號,首先先解決重大國事和極端天氣這兩個問題,看一看效果如何,再進一步研究。”
■產業禁限
禁限目錄不會動搖
將一直堅持
此外,李士祥還表示,根據北京對外公布的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中心城六區59%的產業是不能發展的。截至目前,根據禁限目錄累計不批的企業達到1.3萬件。“在這個問題上,還是要堅持下去。”北京發展離不開京津冀協同發展,看似北京在禁限,實際上北京是在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實現首都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對于禁限目錄“不會動搖,將一直堅持下去”。
■教育醫療一體化
京津冀三地
醫保對接已開始研究
談到京津冀教育醫療一體化問題,李士祥表示,京津冀三地已經做了規劃,教育和醫療都對接了這個規劃。此外,對接也已經有了成功的案例,那就是北京和河北共建的燕達醫院,北京朝陽醫院、天壇醫院都與燕達醫院建立了合作關系,還有11家醫院與其建立了協作關系。根據統計,每天來北京看病的外地人初步統計是13萬人,23%來自河北,這個統計還不包括隨同人員。所以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同時,特別要加強公共服務的三地協同發展。
此外,李士祥還透露,首鋼疏解到曹妃甸,現在正在研究北京托管曹妃甸醫院。而且,現在西城區正在研究小初高配套學校在曹妃甸落地。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功能和行政功能疏解,與之配套的教育醫療也將進行配套疏解。現在正在研究京津冀三地醫保的對接問題,比如燕達醫院的醫保現在就尚未完全同軌。如果教育辦分校的話,也會遇到資質互認、職稱晉升問題,也將通過改革的辦法加以解決。
■治理霧霾
大氣治理
馳而不息充滿信心
關于治霾,李士祥表示,北京將從四個方面來更有效地治理大氣污染,首先是要控制車輛使用,在極端天氣,比如冬季供暖季時控制機動車的使用,據測算霧霾天氣時小汽車尾氣對于霧霾的貢獻率可以達到31.7%。
其次是壓煤,北京在過去的一年里已經壓減燃煤1000萬噸,去年年底還有煤的使用量1200萬噸,北京將加大治理,采取煤改氣的方式進行調整,今年還要加大城鄉結合部400個村散煤的燃燒治理。
另外還要調整工業污染,北京在2014年和2015年已經關掉有污染的企業730家,目標是1200家,這些企業不會向外疏解而是就地淘汰,“空氣是流動的,污染源不能轉移,必須下狠心就地淘汰”,李士祥表示,“同時也要解決和安置好就業轉移的問題。總之,對于北京的大氣治理,可以用八個字來表達,就是馳而不息、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