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連云港的一處爛尾樓)
人民網連云港12月10日電 (王若宇)12月的連云港空氣里透著一股濕冷,當地一位商客走進空蕩蕩的海州某經濟開發區。她的企業是這個開發區中唯一的留守企業。記憶中,其他7、8家企業在掛牌之初的景象并不遙遠;如今他們各自散去,留下一棟又一棟爛尾樓和漆黑無聲的辦公室。
“過了春節,我也打算把企業搬離連云港,這里的投資環境和之前想的不一樣,加上今年多事之秋,許多企業主都不愿在這里久留,”她說。
客商所指的多事之秋指的是連云港正在掀起的反腐風暴。2014年以來,包括市委書記李強、副市長陸云飛、市國資委主任林富平、市公安局副局長陶緒言、市港口集團副總裁劉權等一眾官員紛紛落馬。幾乎每個月,都有官員因為涉嫌貪污腐敗、玩忽職守而被帶走調查。
12月5日,連云港市紀委對外公布,2014年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立案865件,黨紀政紀處分810人。
“腐敗官員可以被帶走,但爛尾工程怎么辦”
一位商客至今記得2013年連云港官員在招商會時的場景:到處都是開發區、到處都是工地、到處都是規劃中的“黃金地段”。如今,這些規劃中的美好沒有發生,取而代之的是許多園區內的一片蕭條,還有新城在白天和夜晚的空空蕩蕩。
和連云港出租車司機談到這些,他們大都會一聲嘆息,然后指著馬路說:這條路才修兩年,又被重新挖過。那個區域本來就有爛尾樓,現在有更多的爛尾樓。
像城市快速公交(BRT)這樣的工程因為事關形象和民生,所以沒有被上面叫停,只是進度慢了許多。而其他的開發區則沒有這樣的好運:
人民財經獲悉,李強被帶走之后,連云港重大工程投資被重新審視。但是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已經高達40.2億元,金融機構投放貸款300多億元。這些錢對于遍地開工的連云港而言無疑杯水車薪,連云港財政緊張在當地已經公開化。11月底,還有政府工作人員因為收入過低而跑到政府門口舉橫幅維權,引發全國媒體關注。
資金鏈條緊張之后,更多的開發園區直接面對爛尾的風險。
某客商所在的園區本來有7-8個企業入駐。政府部門在招商時承諾給予土地政策的優惠,企業主可以以19萬元/畝的價格從規劃和土地部門拿地,隨后政府再返還企業15萬元/畝。等同于企業的拿地成本是4萬元/畝。如今連云港財政“無錢可返”的秘密已經公開,早前商談的企業主自知砸錢進去就再也收不回,所以留下開工到一半的廠房紛紛走人。
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有的園區還在空曠的工地上自行掛上企業的牌子遮丑,不過領導視察過后,這些空地依舊是空地。有的園區還會在領導視察前要求僅有的商客借來挖掘機、推土機假裝施工。這引起商客的不滿,他們直言:“我們是來連云港投資的,不是來給領導表演的。”
在對園區狀況進行調研之后,楊省世在11月17日召開的“全市園區經濟發展會議”上坦言,全市園區建設發展的水平與連云港首批沿海開放城市的地位,與承擔的國家戰略使命,與省內外先進地區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還有不少短板和問題。”
“連云港園區經濟必須還清歷史欠賬”
江蘇省社科院連云港分院研究員古龍高認為:“補齊園區經濟的基礎設施和發展經濟的功能配套;必須對不產生價值的園區土地進行清欠行動,引入新投資商接盤。”
但是,引入投資商對今天的連云港而言并不容易。從市委、區委再到園區,都認識到招商困難已經成為突出的問題。別說真金白銀投到連云港,就連“世界物流博覽會”這樣的展會都出現開到一半,客商走人的現象。
今年4月9日,連云港與中興通訊簽署“智慧城項目合作協議”。連云港方面原本以為和中興的合作能夠帶來收入可觀的投資,但是在中興高層幾次考察之后,這個項目的杳無音訊,再也沒有下文。談到此事,當地招商官員向人民財經坦言,“問題出在連云港各政府部門的大局意識、協調意識不夠。”
連云港地處新歐亞大陸東橋頭堡,是“一帶一路”的交匯點。無論從沿海地理優勢還是國家戰略考量,連云港都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然而近幾年,連云港民眾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為什么海、港、山、城都具備的城市,沒有發展起來?”
以經濟總量看,連云港長期在江蘇省內處于倒數第二的位置。從連云港最引以為豪的物流業考量,其周邊的城市臨沂建成了實實在在北方物流中心,年GDP達到3557億元,遠超1810億元的連云港。
在當地客商看來,古龍高所指的“歷史舊賬”至少包含三方面問題:
一是官場作風存在問題,許多開發區為了完成指標弄虛作假,甚至要求客商向市領導表演“工地開工熱火朝天”的虛假場面。二是規劃不合理帶來的爛尾樓問題,李強任內大搞各類開發區如今有變成爛尾工程風險,因為土地證的問題,這些園區很難再招商,但又不可能推倒還給農民。三是經濟轉型帶給連云港的沖擊,面對“新常態”,連云港經濟如何布局是關鍵,高、精、尖產業為什么要來?連云港的投資環境、產業規模、勞動力素質是否能吸引這些企業落戶也是個疑問。
“如今老虎已經被打掉,希望新一屆市委盡快拿出可行的方案,在復雜的形勢下能夠把連云港的投資環境和經濟實實在在搞上去,”客商向人民財經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