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15日電 (記者 賀霞)上周五晚上,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下稱“中國電科”)熠星創新創意大賽活動進入“天使有約”現場路演,8個創意項目和團隊獲得中國電科成員單位的千萬元天使投資意向。
據了解,中國電科將為來自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的8支創新項目團隊提供內創模式、外創模式及創意出售三種模式。這三種模式的根本區別在于對知識產權、經營決策自主權和人員選用自主權的不同,最終目的是將技術與資本相結合,實現將創新轉化為產品和產業。
大賽從2014年5月28日在清華大學正式啟動,聚焦電磁空間和網絡空間的移動互聯、行業應用、安全與防務和微系統與基礎產品等領域,經過北京、成都、西安三站宣講,共有1000多人,540個創意項目報名參賽,經過創意遴選、創意輔導、天使對接,在“天使有約”現場路演后正式落幕。
據介紹,此次大賽,在組織機模式、商業模式、激勵機制、人才機制等方面做了創新和探索。大賽項目產生方式從計劃安排轉變為市場雙向選擇,項目評審從專家把關轉變為導師遴選和輔導,評審專家從臨場發表意見轉變為創意導師參與項目輔導全過程,項目團隊由被動的科研任務承擔者轉變為主動的創新創意謀劃者和組織實施者,成員單位由科研項目組織者轉變為技術創新市場的天使投資人。
商業模式上,允許由一家或多家天使單位出資或團隊共同組建股份制小微項目公司,發揮市場在創新資源配置中的主體作用,體現團隊在創新活動中的核心作用和治理因素的市場價值,探索軍工企業科技體制改革之路。
同時,大賽允許團隊以技術成果作價入股。涉及職務發明的成果在轉移,轉讓和作價投資時,賦予團隊不低于30%的權益,創新了激勵機制。
在人才流動機制方面,通過遴選并成功進入天使孵化的項目,團隊在一定時間內進入股份制項目公司或天使單位(跨單位)工作,績效由新公司/單位發放,原單位保留著人事、工資、保險接續關系,離崗3年內回原單位均保證職級、薪酬、待遇不低于離崗時的水平,并在人力資源管理及薪酬體系上給予制度保障,解除創新創意團隊人員的后顧之憂,建立創新人才在不同主體間良性流動機制。
中國電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熠星創新創意大賽是中國電科落實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軍工企業科技創新體制改革,圍繞“重構技術創新體系、打造技術創新業態”的創新戰略而實施的一項重要舉措。希望通過大賽,廣泛聚集社會創新資源,構建開放協同的創新平臺,探索市場化的創新資源配置,實現技術和資本的緊密結合,推動創新技術和創意項目快速走向市場,激發創新活力,培育創新文化,搭建黨建工作融入中心工作的“路”與“橋”,推動群眾性創新活動持續深入開展,助推中國電科“國內卓越、世界一流”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