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12月21日文章,原題:內地企業口水戰彰顯專利保護不力 業內專家表示,幾位中資企業老板之間爆發的口水戰,凸顯內地仍缺乏知識產權保護和商業道德。
作為內地最成功女商人之一的格力老板董明珠,近來為競爭對手美的和手機制造商小米打上“小偷”標簽。董在一周前表示,“美的偷格力的專利,法院判它賠我200萬,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
在董做此表態的前幾天,印度某法院曾禁止小米在印度銷售手機,原因是小米與瑞典移動技術巨頭愛立信陷入專利糾紛。幾天后,日本企業巴慕達也對小米發出類似聲明。
然而,就在董的表態成為內地新聞頭條后幾小時,格力本身就遭到空氣凈化器企業貝昂的炮轟。后者稱格力在中斷與其合作后仍推出其幫助開發的空氣凈化器。
在上海知識產權律師游云庭看來,最近發生的這些口角表明,在愈演愈烈的競爭作用下,內地企業開始越發重視知識產權保護。“抄襲在中國非常普遍,這主要是因為有關部門解決該問題的決心依然不足,法院判罰通常過輕,缺乏威懾力。”他說。
游云庭表示,盡管有關部門一直提倡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從嚴執法,卻擔心制約國內經濟發展,尤其是在正從抄襲西方轉向自主創新的科技產業領域。復旦大學新聞學院財經新聞講師陽歌表示,這種相互揭短反映出“許多中國企業高管對無數日常亂象懷有的多年挫折感。”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稱,中國去年申請的專利數量超過其他任何國家,達260萬件,其中1/3為中資企業申請,美國企業占22%。但批評者認為,中國申請的許多專利都是含金量明顯低于“發明”類的“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作者阿德里安·萬,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