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
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在公共場合常有“驚人之語”,當中頗多針對競爭對手公司的評論。圣誕夜,自認為被董明珠言論“傷到”的海爾,發了一篇題為“阿姨,我們不約”的別樣“公關稿”對董明珠進行反駁。(12月25日《第一財經日報》)
海爾這篇“商戰口水”娛樂化的文稿,無非是反駁董明珠有關“空調病”等方面的爭論。對于此番“商戰口水”之爭,有位知名財經人士在新浪微博上點評稱:“全民娛樂化,阿姨變諧星?”
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之下,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當下毫無疑問是個競爭激烈的年代。國家有競爭力才能贏取別人的尊重,企業如果沒有競爭意識,就很難生存與持續發展。
中國的電器產業尤其是空調業的競爭更為激烈。一方面國內企業要和“洋品牌”競爭,另一方面還要“窩里斗”,目前已經形成格力、海爾、美的等“大鱷”的諸侯割據爭雄局面,企業間的市場相互滲透、相互拼奪。
另外,除了技術進步、產品創新、搶奪行業標準、品牌打造等外,營銷模式的競爭也極為強烈。當前家電渠道業態新一輪的轉型升級的步伐加快,已經從過去的大連鎖、超市轉到電商區域連鎖、專賣店等渠道變革上來,各大企業在線上、線下供應鏈的整合布局也持續轉變升級。
這些行業內競爭是理性的,也是良性的,甚至有時競爭的結果對于全行業來說,或許是雙贏或多贏的。
企業要競爭還是斗爭?
“阿姨,我們不約!”如此詼諧的“公關”稿,其實是商戰“口水”。娛樂化一點不是不可以,“炮轟”有時也可以奪“眼球”;但企業在商業戰場上要“競爭”不要“斗爭”。
斗爭之中,假如非理性或者是惡意的,可能往往達不到目的。過于“不擇手段”,難免都會“玉石俱焚”,對行業發展也沒有什么好處,當然也沒有贏家。企業斗爭,拖累的是雙方,其實是一種倒退和耗損;而理性的競爭則不同,既使得自己上進,也推動其他企業、行業甚至是國家前進。(中國經濟網網友王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