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全面清理各類稅收優惠政策,這意味著地方政府制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將被規范——
■ 本報記者 夏海軍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的增大,各地招商引資的競爭不斷加劇。為此,一些地方紛紛推出稅收優惠的“土政策”,將此作為地方招商的“殺手锏”。
去年12月9日,國務院發布《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將全面清理已有的各類稅收等優惠政策,并明確堅持稅收法定原則,各地區嚴禁自行制定稅收優惠政策。 《通知》出臺后,各地制定的“土政策”將被梳理和規范。那么,如何處理招商引資和清理稅務優惠政策的關系?對此,記者進行了探訪。
過濫“優惠”政策擾亂市場秩序
“對年營業收入3000萬元以上的現代物流企業,自納稅之日起,其足額繳納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連續3年按50%獎勵給企業。 ”這是去年皖西某縣招商引資的一項優惠條件。記者在該縣10項涉及財稅優惠政策中發現,以先征后返的形式獎勵投資企業就達到了9項。
稅收返還、即征即獎……記者梳理多地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發現地方政府樂此不疲地制造“稅收洼地”,不少縣在招商簡介里僅稅收優惠的篇幅就占全文的四分之一。對此,某縣領導向記者透露稱:“周邊的縣都有稅收優惠,我們不搞行嗎?若是沒有優惠,投資商都跑到其他縣去了。 ”
《通知》指出,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一些地區和部門對特定企業及其投資者 (或管理者)等,在稅收、非稅等收入和財政支出等方面實施了優惠政策,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投資增長和產業集聚。但是,一些稅收等優惠政策擾亂了市場秩序,影響國家宏觀調控政策效果,甚至可能違反我國對外承諾,引發國際貿易摩擦。
“按照《通知》要求,地方要規范非稅等收入管理,嚴禁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減免或緩征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保險繳費,未經國務院批準不得允許企業低于統一規定費率繳費?!笔惥窒嚓P負責人介紹,地方政府將不能隨意為企業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已經實施的“土政策”將要被清理或規范。
“地方優惠政策過多,已經影響了稅制規范和市場公平競爭。清理和整頓無序的‘優惠’政策,顯得尤為迫切?!笔∩缈圃貉芯繂T張謀貴認為,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建立統一市場,倡導公平競爭。但如果各地都搞稅收優惠的話,就會干擾市場發揮資源配置的作用。
清理“土政策”規范減免稅
目前,各地招商引資的競爭趨于白熱化,稅收優惠政策的比拼也隨之加劇。
“在園區新入駐的企業大都要求比照享受地方最優惠的政策,有的甚至要求折算成真金白銀后,由當地財政資金予以獎補。 ”皖西一位工業園區的負責人抱怨稱,投資商會比較優惠條件再選擇投資地,而“優惠”多少是工業園不多的談判籌碼,這給項目引進帶來很大的被動。
記者了解到,地方在返還或獎勵的稅收中,房產稅、印花稅等是返還的主體稅種,而企業所得稅和土地出讓金的地方留成部分也經常作為返還或獎勵的籌碼。當然,還有一些地方采取變通的方法。
“企業稅收上繳后,縣政府將交給國家后剩下來的地方上實得稅收先在地方財政上‘入庫’,然后再從‘庫’里取出來,按相關‘政策’以‘獎勵基金’的名義返還。 ”皖北某縣一位財政局負責人直言稱,這種獎勵其實與稅收返還沒有多大區別?!捌渌胤揭策@么做,這在招商引資中司空見慣。 ”
據了解,吸引投資是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但是在具體操作中,不少地方政府卻陷入了不優惠難招商、越招商越優惠的怪圈。比如:2年前,投資商劉某曾沖著皖北某縣的獎勵政策,投資近1億元建設星級酒店。后來,獎勵政策被叫停,劉某沒有得到1500萬元的獎勵,雙方為此糾紛不斷。還有一些縣(區)給予企業3~5年的優惠政策,但優惠時限到期后,一些企業以搬離為籌碼,謀求政策展期或其他附加條件。為了挽留好不容易招到的企業或項目,地方政府又不得不違心答應對方。
“企業因過度追求稅收返還、政府獎勵而盲目投資,最終又因政策‘變臉’而導致巨額損失的事情,已不是個案。 ”有業內專家提醒說,企業要慎重對待地方政府規定的變相減免稅,不能把投資效益全部寄托在這種優惠上。
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記者觀察到,雖然一些地方的“土政策”暫時取得了招商效果,但是長期來看,對當地投資環境并無益處。 《通知》實施后,地方政府和企業都需要調整原先的招商和投資模式。對于地方政府來說,塑造一個良性發展的經濟大環境才是需要盡快做的事;對于投資商來說,公平的市場競爭才是投資建廠的最大吸引力。
“《意見》將全面清理稅收優惠政策與統一稅收制定權限相結合,將有利于維護公平的市場環境。 ”有業內專家表示,在清理稅收等優惠政策后,地方為吸引投資,會加強政府公共服務水平、交通設施等基礎建設,這對企業來說無疑是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國家清理整頓稅收優惠政策并不是要徹底取消稅收優惠政策,而是要在清理整頓的基礎上,優惠政策做全局和通盤考慮。
近日,記者來到合肥郎科醫療器械公司,這家公司設在瑤海區陽光棕櫚小區的一套不到60平方米的普通居室里。 “國家出臺優惠政策,從去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月銷售額不超過3萬元的小微企業暫免征收增值稅、營業稅,這對我們剛創業的人來說,無疑是雪中送炭?!惫矩撠熑诵ち崃嵴f,真心希望國家能夠延長免稅的時間。
“建立評估和退出機制很有必要,既要取消過期、效果不好的優惠政策,又要推廣效果明顯的優惠政策。 ”張謀貴認為,涉及農業企業、小微企業、大學生創業等領域的稅收優惠政策,其顯著作用已得到了體現,這樣的優惠就應該大力推廣。
據介紹,建立評估和退出機制是這次清理稅收優惠行動的最大亮點,從而使稅收優惠政策不再長期有效。比如,經過國務院批準的區域性優惠政策,若是有時限的,到時限就不能再享受;若沒有時限的,要定時限;沒有經過批準的,一定要取消。
“我們會梳理全市涉及地稅的優惠政策,對不符合《通知》要求的,將會按照相關規定清除。不過,這是一個政府牽頭、多部門實施的復雜工程,將會牽涉到招商、財政、國稅、地稅等多個部門,想靠某一個部門來完成是不可能的。 ”合肥市地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道。
【相關鏈接】
國務院 《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明確,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旨在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反對地方保護和不正當競爭,著力清除影響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動的市場壁壘,推動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促進經濟轉型升級。
對于如何規范各類稅收等優惠政策,通知提出要統一稅收政策制定權限。堅持稅收法定原則,除法律法規規定的稅政管理權限外,各地區一律不得自行制定稅收優惠政策;未經國務院批準,各部門起草其他法律、法規、規章、發展規劃和區域政策都不得規定具體稅收優惠政策。
同時要規范非稅等收入管理。嚴禁對企業違規減免或緩征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以優惠價格或零地價出讓土地;嚴禁低價轉讓國有資產、國有企業股權以及礦產等國有資源;嚴禁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務院規定減免或緩征企業應當承擔的社會保險繳費,未經國務院批準不得允許企業低于統一規定費率繳費。
嚴格財政支出管理。未經國務院批準,各地區、各部門不得對企業規定財政優惠政策。對違法違規制定與企業及其投資者(或管理者)繳納稅收或非稅收入掛鉤的財政支出優惠政策,包括先征后返、列收列支、財政獎勵或補貼,以代繳或給予補貼等形式減免土地出讓收入等,堅決予以取消。其他優惠政策,如代企業承擔社會保險繳費等經營成本、給予電價水價優惠、通過財政獎勵或補貼等形式吸引其他地區企業落戶本地或在本地繳納稅費,對部分區域實施的地方級財政收入全留或增量返還等,要逐步加以規范。
(據新華社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