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李倩
工信部近日下發《關于向民間資本開放寬帶接入市場的通告》,鼓勵民資參與寬帶接入網絡設施建設和運營、寬帶接入網絡的投資并與基礎企業開展合作、提供寬帶轉售服務等。在首批開放的16個試點城市中,我省杭州、寧波都在其中,試點時間為3年,從今年3月1日開始實行。
“接入網主要在小區,是解決寬帶最后一公里的問題,這個領域目前我省民資參與的幾乎沒有。”一位通信領域專家表示。民資入局,整體看競爭加劇,有利于資費進一步下降和服務質量的提升,也有助于光纖寬帶普及。但因為涉及到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周期長、資金成本大,而回報又相對慢,國家政策放開之后,如何引導眾多民間資本進入,打破目前幾大國有運營商獨大的局面,從而讓消費者有更多的選擇,目前來看還是未知數。
據了解,把幾臺計算機連接起來的網絡,叫做局域網,整個城市的計算機都連接起來,就是城域網,把城市之間連接起來的網絡就叫骨干網。這些骨干網同時也是國家批準的可以直接和國外連接的互聯網。而所謂接入網是指骨干網絡到用戶終端之間的所有設備。其長度一般為幾百米到幾公里,因而被形象地稱為“最后一公里”。接入網業務是指從基礎運營商的骨干網絡為用戶接入互聯網服務,并針對用戶需求提供多樣化和個性化的寬帶上網服務。
業內人士指出,寬帶“最后一公里”的問題很大程度上還卡在物業上。據了解,自去年4月1日起,新建小區必須同時接入三大基礎電信運營商,否則不能通過驗收。而對于已建成小區的老用戶,接入壟斷現象仍未打破,“現在很多小區的寬帶接入都被現有運營商所占據,后來者想要進入,還得經過社區、物業等的同意,繳納一筆數目不小的進場費”。杭州一家做商用無線網絡的企業負責人表示,民資進入這個領域還有很多具體難題要破解,目前自己還不敢貿然進入。
資費下降也是可以期待的紅利。引入民資后,其他運營商一定會通過提速降價等手段來搶用戶。此前廣電網絡進入寬帶市場后,就推出過12種組合在內的寬帶套餐。不過小企業也有顧慮,“就好像虛擬運營商從三大基礎運營商拿到批發價一樣,民營寬帶運營商肯定也要從基礎運營商買帶寬,沒什么價格優勢,利潤空間也不大。”一位商用WIFI負責人表示。
早在去年,工信部就出臺了鼓勵民資以多種方式進入電信業的實施意見,首先就是“鼓勵民間資本開展移動通信轉售業務試點”。其他幾個鼓勵民資進入的重點領域依次為:接入網業務試點和用戶駐地網業務;網絡托管業務;增值電信業務;基站機房、通信塔等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維護。
目前試點進入第二年的虛擬運營商,已經有41家,發展狀況參差不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