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小長假人們往往最先想到的是快樂休閑、聚會團圓,然而在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的眼中,小長假卻常常是婚姻危機一觸即發的溫床,小長假后離婚人數的攀升更已成為一種頗有些怪誕的“假日后遺癥”現象。部分區縣婚姻登記處的統計數據顯示,小長假后的離婚人數較平常會提高30%至40%。
節假后出現離婚小高峰
節后這些天,朝陽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大廳里,除了喜氣洋洋準備辦理結婚登記的準新人外,還有部分來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婦,大廳內專門開辟的婚姻調解室里,也有正在接受心理疏導和咨詢的夫婦。“今天離婚的人并不算多,像春節、十一這種比較長的假期過后,往往會迎來一個辦理離婚的小高峰”,一位已經在這里工作近10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按照一年平均計算,小長假后的離婚人數會較平常增加30%至40%。“這種現象在外人看來可能比較詫異,但對于我們婚登行業的人來說確實見怪不怪”,這位工作人員說,小長假后趕來離婚的夫婦中不乏假期爭吵后的沖動型離婚,“我們在一層服務大廳專門布置了婚姻調解室,里面都是有資質的專業心理咨詢師,一般像這種沖動型的夫妻我們都是先推薦去跟咨詢師聊聊。”
記者在本市其他區縣的婚姻登記處采訪時發現,小長假后離婚人數攀升的情況普遍存在,其中豐臺區婚姻登記處以一年為時間單位統計出的小長假后離婚人數較平常上升了30%。
離婚者中80后占大頭
部分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和咨詢師介紹,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幾類,比如假日里一方應酬太多導致夫妻反目;平日里夫妻離多聚少,長假相聚反而發生爭執;早有離婚計劃,只等過節后再來辦理手續。而且,目前離婚人群中80后占據了一大部分,很多80后的小夫妻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有時候比較自我,對于婚姻也有很多期待和憧憬,一旦現實和想象不同,他們往往會果斷地選擇結束婚姻。
“我們就曾經接待了一對小長假后趕來離婚的80后小夫妻,而他們是在小長假前不久剛剛領證的”,一位登記員告訴記者,“他們離婚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為了一句話,為了一頓飯。小長假聚會的時候,小夫妻和男方的一大幫同學朋友聚餐吃飯,酒足飯飽后男方爭著付賬,而女方不讓,結果飯局不歡而散。他們的爭吵也持續了六七天,小長假一過就來辦理了離婚手續。”
節日爭吵多為生活瑣事
記者在此前公布的一份社會調查中發現一組有意思的數據,國慶七天假期間,60%以上的夫妻有過爭吵,而在爭吵的各種原因中,生活瑣事比例最高,占到了43.8%,比如睡懶覺、做家務、給雙方父母買禮物和給錢多少、教育孩子等都成為爭吵的原因。
“其實仔細想想也容易理解,小長假打亂了生活的常態和節奏,夫妻二人平時朝九晚五,相處時間并不多,而長假里卻一連七天都待在一起。很多走親訪友的活動都集中在長假中,于是夫妻雙方產生矛盾的幾率大大增加”,朝陽區婚姻登記處的咨詢師說,開辟婚姻調解室的主要功能就是給沖動性離婚的夫妻設立情感緩沖帶,而除了這些外在措施外,對于離婚人群中占據“主力”的80后來說,也應該更加理性地看待婚姻,不要一遇到不順心的事就想到離婚,特別是小長假里“突發”性的情感危機,如果不是某些原則性問題,雙方最好冷靜幾天,如果情況嚴重的,不妨暫時分開居住,各自反思一下再做決定。
本報記者左穎 J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