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劉宇鑫)財政部昨日公布,去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收入140350億元,比上年增加11140億元,增長8.6%。這一增速比2012年和2013年分別回落4.3個和1.6個百分點。據統計,這也是自1991年以來我國財政收入增速新低、首次重回個位數。其中,中央和地方財政收入分別增長7.1%和9.9%。
財政部表示,去年全國財政收入增速回落主要受到四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工業生產、消費、投資、進出口、企業利潤等指標增幅均不同程度回落,增值稅、營業稅、進口環節稅收、企業所得稅等主體稅種增幅相應放緩;二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持續下降,影響以現價計算的財政收入增長;三是房地產市場調整影響擴大,商品房銷售額明顯下滑,與之相關的房地產營業稅、房地產企業所得稅、契稅、土地增值稅等回落較多;四是擴大營改增試點范圍等政策,在減輕企業負擔的同時,對財政形成減收。
分中央和地方看,中央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增長7.1%,其中前三季度增長6%,第四季度受部分金融機構上繳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增加等影響,中央收入增幅回升到11.2%。地方一般公共財政收入增長9.9%,自2003年以來首次回落至個位數增長,其中一、二、三季度增幅逐季回落,分別為11.8%、10.5%、7.6%,第四季度受房地產相關稅收有所回升等影響,地方收入增幅回升到9.5%。
值得注意的是,受去年后兩個月股市成交額大幅增長帶動,2014年證券交易印花稅同比大增了42%。而因房地產市場調整,去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42606億元,同比增加1340億元,增速僅為3.2%。而從社會關注度較高的稅種來看,去年企業所得稅24632億元,同比增長9.8%。分行業看,工業企業所得稅7837億元,增長5.6%;金融業企業所得稅7529億元,增長20%;房地產企業所得稅2961億元,增長3.9%。個人所得稅7377億元,同比增長12.9%。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去年我國的GDP同比增幅為7.4%,而同期的財政收入增幅為8.6%,這種“倒掛”是否合理?對此,有關專家分析,財政收入增幅明顯高于GDP,主要是因為財政收入特別是稅收收入以現價計算,而GDP公布的數字7.4%是以不變價,即多年以前的價格相比較來計算的。另外,近幾年我國進口數量保持較快增長,進口環節稅收也相應大幅增長。進口發生了,進口環節稅收就要征收,但是在計算GDP的時候,進口量又是一個減項,GDP計算方法是國內投資、消費,加上出口減掉進口,所以進口增長越高、越快,導致稅收會增長快,但對GDP會往下拉,就造成了其中的差距。
在財政支出方面,去年全國一般公共財政支出增長8.2%,比2013年回落2.7個百分點。中央和地方財政支出分別增長10.2%和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