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正龍
近日,成都全市宣傳部長暨文化工作會議召開,省委常委、市委書記黃新初作出批示肯定了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他在批示中說,過去的一年,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主動作為,虛功實做,突出價值引領,強化輿論導向,注重把握規律,創新理念機制,通過富有成效的工作,持續鞏固了團結奮斗的思想基礎,激發了改革發展的精神動力,提升了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形象,促進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為成都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2月13日《成都日報》)
在萬物互聯移動時代,轉變的不僅僅是我們的生活方式,還有我們的工作理念。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49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7.9%。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為先導性的引領系統工程,決不能兩耳不聞“網絡”事,而在網絡輿情傳播與引導上更要有責任與擔當,掌握主動權。在這個社會共同課題中,且看成都如何讓輿論傳播與引導“三板斧”顯神威,打造清朗網絡空間。
一是“權威”。權威是政府公信力最直接的體現,在重大事件、緊急突發事件上,務必第一時間發聲。成都整合媒體資源,充分發揮電視、廣播、報紙、手機報、客戶端等平臺的優點和長處,建立完善的辟謠平臺,該快的時候爭分奪秒,該硬的時候旗幟鮮明,下好輿論引導的“先手棋”。同時,成都強化長效化制度建設,形成一套規范的應對方法,促進網絡空間治理法治化,多措并舉把權威樹立起來。
二是“巧引”。在人人都有“麥克風”的多媒體時代,營造良好網絡輿論,關鍵還在于疏。成都大力推動“錦觀”“談資”“看度”等一批新媒體產品應用,更多的要從便民、利民角度出發,把傳統媒體的公信力和新興媒體靈活性融合起來。此外,成都還可繼續利用諸如習近平總書記、李克強總理訪問歐洲、拉美,德國總理默克爾、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訪蓉等“大事件”效應做文章,拓展傳播的影響范圍,營造積極的輿論氛圍。
三是“互動”。清朗的網絡空間共建共享。官方輿論場俯下身子更接地氣,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信息,而民間輿論場則應提供更多的理性和建設性,而不是成為“垃圾場”,合力打通官方輿論場和民間輿論場,在“七條底線”基礎上,讓上情下達和下情上達的渠道更加通暢,并在同頻共振的互動中消除網絡負面影響。
網絡空間的負面因素不會主動消失,網絡清朗空間的建設也不是一勞永逸,而是需要堅持不懈,久久為功。站在“萬億級,再出發”的歷史新起點,成都上下除了繼續用好“三板斧”以外,還要匯聚更多的網絡力量,講好成都故事,傳播好成都聲音,詮釋好成都精神,弘揚好社會正能量,助推成都“五個新作為”根深葉茂、開花結果。
作者簡介:
程正龍,華龍網評論頻道首席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