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興國代表(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

夏寶龍代表(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李鴻忠代表(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彭清華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實踐,重大改革要堅持摸著石頭過河,披堅執銳、攻堅克難,加強整體謀劃、系統創新。
發揮先行優勢 激發創新活力
黃興國代表(天津市委代理書記、市長)
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這幾年,天津不斷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取得了積極效果。具體體現在“六個一”:
第一個是“一份清單管邊界”。市級審批事項減少到295項,在全國率先將非行政許可事項一次性全部“清零”,同時公布行政許可“權力清單”。第二個是“一顆印章管審批”。組建濱海新區行政審批局,統一行使新區18個政府部門所有216項行政審批職能,實行“一個窗口接件,車間式流水線辦理”。第三個是“一個部門管市場”。將工商、食藥、質監三個部門合并,成立市場和質量監督管理委員會,統一行使市場監管職能。第四個是“一支隊伍管執法”。把城市管理、環境保護等與社會管理相關且簡便易行的行政處罰權,集中交由街鎮鄉綜合執法隊伍行使。第五個是“一個平臺管信用”。建設市場主體信用信息公示平臺,讓守法企業“一路綠燈”,失信企業“處處受限”。第六個是“一份單卡管通關”。構建區域通關中心,打造統一的申報平臺、風險防控等平臺,實現京津冀三地海關間一體化作業。
今年,我們將進一步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推進另外“四個一”改革。建立一套完整的反腐體系,實現“一套體系管廉政”。整合與群眾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熱線資源,實現“一個號碼管服務”。簡化企業監管流程,實現“一份表格管監管”。為高端人才引進提供“保姆式”服務,實現“一張綠卡管引才”。
今后,天津將發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先行先試優勢,把服務型政府建設作為重點,以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活力的“加法”,做到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統一,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
本報記者 胡躍平 靳 博整理
以改革破難題增活力創優勢
夏寶龍代表(浙江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要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最關鍵的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破難題、增活力、創優勢
浙江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要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最關鍵的是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破難題、增活力、創優勢。
過去的一年,我們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重大戰略部署,推出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力、對浙江發展有重大推動作用的改革舉措。比如,率先推進權力清單、率先推進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舉措的實施,有力促進了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回首深改元年,浙江有幾個堅持:
一是奔著問題去改革。敢攻堅克難,啃硬骨頭。比如,針對制約浙江發展的突出問題,打出了包括浙商回歸、創新驅動等在內的轉型升級組合拳。僅去年一年,就消滅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4660公里。
二是勇于革自己的命。敢于向自己開刀,以政府“減權力”實現市場“增活力”。比如,對省級部門1.23萬項原始權力進行清理,只保留4236項。
三是摸著石頭過河。選擇若干市、縣(市、區),開展產業結構調整體制創新、市縣審批層級一體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等試點,為全省面上推開提供樣板、積累經驗。
四是發動群眾共同為改革想招。省委出臺建立健全科學民主依法決策機制的意見。省政府面向全省人民征集為民辦實事項目。省人大常委會發動各級人大代表查找不適應全面深化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規條文。省政協開展三級政協聯動、萬名委員同行等工作。
元年之后再看關鍵之年,任務更重,力度更大。我們將緊緊圍繞中央“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把改革引向深入。
本報記者 王慧敏 顧 春 姜 潔整理
向更高質量的經濟形態邁進
李鴻忠代表(湖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
既要“快”又要“好”,既要“趕”又要“轉”,既要“量”又要“質”
認識新常態,適應新常態,引領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經濟發展的大邏輯,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基本前提。
新常態之“?!?,不是經濟增長從高速向中高速換擋、經濟發展從耀眼輝煌向趨緩平淡的平常之“?!?,而是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之“?!薄P鲁B是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復雜、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的過程,是對經濟轉型、產業升級、創新驅動、節能環保更高的要求。當前,我國經濟表面上是以7%左右的中高速增長運行,但實際上是要求加快轉方式調結構,這是新常態的必然性。
進入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要追求新的目標,構建更高的發展形態,必須通過改革創新、轉型升級,不斷提升發展質量、提高產業科技含量,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生態保護的關系。
湖北尚處于工業化、城鎮化中期,既要加快發展、做大總量,又要轉方式、調結構,既要提升改造傳統產業,又要培育新產業、新業態。對我們而言,既要“快”又要“好”,既要“趕”又要“轉”,既要“量”又要“質”。既要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長,又要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動能轉型。
這些年,我們始終堅持“競進提質”,提出綠色決定生死、市場決定取舍、民生決定目的的“三維綱要”,保持“1.5”的發展系數。“1.5”系數不是說一定要保持全國1.5倍的增速,而是強調要把握好新常態的必然性、決定性和過程性,這些都是理解新常態的湖北思維。
本報記者 顧兆農整理
改革開創壯鄉更加美好的明天
彭清華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書記、自治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越是后發展,越要有全面深化改革的緊迫感;越是欠發達,越不能欠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和擔當
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廣西改革深度、開放程度和發展水平與發達地區相比有較大差距。必須自覺強化這樣一種意識:越是后發展,越要有全面深化改革的緊迫感;越是欠發達,越不能欠全面深化改革的勇氣、擔當和作為。
要在優化市場環境和政務環境上取得大的突破。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實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等制度,推動政府更多地向市場放權、向社會放權、向基層放權,集中精力把該管的事管好管到位,切實將職能轉變到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上來,通過政府權力的“減法”換取市場和社會活力的“加法”。
要在創新開放合作體制機制上取得大的突破。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打好“東盟”和“粵港澳”兩張牌,健全與西南中南等地區合作機制,構建全方位開放合作新格局。北部灣經濟區作為廣西開放合作的“龍頭”,要先行先試,釋放“海”的優勢,加強港口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建設;做足“通”的文章,深化通關體制機制創新;形成“群”的合力,加快推進同城化步伐;打造“聯”的格局,與西江經濟帶江海聯動、“雙核”驅動。
要在構建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上取得大的突破。按照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思路深化農村改革,完善“美麗廣西”鄉村建設活動長效機制,盤活農村資源、資金、資產,加快構建城鄉一體化體制機制。此外,在社會事業和社會治理體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領域也要加緊推進。
廣西要以執著的改革勇氣、頑強的改革精神、扎實的改革步伐,開創壯鄉更加美好的明天。
本報記者 王明浩 謝振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