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P2P亂象叢生危及網貸市場 業內呼吁打擊非法平臺

中新網4月9日電 (金融頻道 于戀洋)4月保監會發布消費者教育及風險提示,表示少數P2P平臺招募原保險公司從業人員采用非法手段套取處于正常期的保單資金,對此有P2P業內人士揭示借方、審核、銷售等多環節亂象。普惠無憂CEO曾云峰表示,不良平臺的營銷亂象會對整個網貸市場造成不良的影響,期待金融法律法規更完善,對非法平臺堅決打擊。
P2P行業亂象叢生 將危及整個網貸市場
4月初,保監會發布消費者教育及風險提示要求消費者關注并防范P2P平臺風險,其中指出少數P2P平臺 “招募原保險公司從業人員冒充保險公司工作人員銷售P2P產品;承諾高收益誘導保險消費者進行保單質押”兩種亂象。
對此業內人士在接受中新網金融頻道采訪時表示,現在網貸平臺確實亂象叢生,保監會列舉的兩種現象僅為冰山一角,其隨后列舉道列舉了四種亂象:亂象一:借方亂。部分網貸平臺逼員工簽假債權,向普通投資者銷售高回報的P2P理財產品后把資金挪作他用,這種龐氏騙局式做法是純粹的造假行為。亂象二:審核亂。部分借款人提供假材料,力圖在審核中蒙混過關,騙取貸款。而有些P2P公司審核人員經驗不足,稀里糊涂地就已經放款。亂象三:銷售亂。有些素質職業道德較低的業務員為高提成,協助借貸客戶造假,篡改個人征信材料。亂象四:資金去向亂。部分P2P以“XX理財計劃第X期”宣傳,并刻意夸大投資回報、回避投資風險,但資金去向卻并不透明。
對此,普惠無憂CEO曾云峰接受中新網金融頻道采訪時表示,一些不良平臺的營銷亂象會對整個網貸市場造成不良的影響,就像“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湯”。他解釋道,不難想象如果P2P平臺經常性的爆出各種問題,影響的會是整個行業,投資者最終不信任的不僅僅是一個公司,而是不信任“網貸”這樣的投資手段。
曾云峰表示,以普惠無憂的員工管理為例,會與員工簽署保密協議及競業協議,對于每位員工都會進行背景調查,設立員工檔案,并開展信用度體系,對于有前科或者相關不良記錄的人員緊閉大門。
業內呼吁完善監管制度 打擊非法詐騙平臺
據“網貸之家”最新公布的3月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3月份P2P正常運營平臺1728家,爆發問題平臺達56家,環比上月降低28%,但仍然遠超去年同期水平。由于市場預期P2P網貸行業可能設立監管準入門檻,在政策預期下,3月P2P網貸成交指數和人氣指數較2月大幅上升,整體成交量達492.60億元,創歷史新高,問題平臺較2月份有所下降,共有56家。
近期業內都在熱議可能設立的P2P網貸行業監管準入門檻,即對平臺注冊資金、資金杠桿率、最大借款標金額等進行限制,預計將對八成左右平臺造成一定影響。資本實力較為薄弱及有詐騙嫌疑的平臺,將面臨嚴峻政策風險。業內預計,政策出臺前后行業大量平臺倒閉現象有可能成為常態,運營平臺數量增速將有所減緩,而2015年問題平臺數量或將達到一新高峰。
曾云峰認為,鑒于民間金融理財市場的亂象,實際上可以從兩個方面來解決:第一,在金融的法律法規上要更完善、更寬容,要更開放一些,把合理的需求釋放出來;第二,對于那些搞非法活動的,搞詐騙和龐氏騙局的,堅決予以打擊。另外,投資者自身要提高辨別力,不要去貪圖高收益,不要參與非法集資活動。
監管作為行業發展的指揮棒,能夠讓整個行業更加的規范、可靠。雖然監管會增加一個行業的運營成本,但縱觀媒體近期報道,P2P行業的主流聲音依舊在呼吁監管,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監管實施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中新網金融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