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倫股份“改名風波”的背后,上市公司爭相進軍P2P領域是不爭的事實。近日多家上市公司紛紛公告參設P2P平臺,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涉足P2P的上市公司已達40余家。
在國內P2P總體成交量連創新高的帶動下,上市公司旗下P2P平臺上線后普遍呈現出交易額迅猛增長的態勢,對增厚上市公司利潤的作用顯而易見。而且,“源于上市公司,服務于上市公司”的P2P,還能有效提振上市公司主業。梳理上市公司參與P2P的案例不難看出,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基于交易場景開展P2P業務,既解決上下游客戶在融資方面的“痛點”,又可依托上市公司業務基礎增加獲取基礎資產的天然優勢。
紛紛涉足P2P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紛紛公告進軍P2P,參股或成立P2P平臺成為一時風尚。
5月3日晚,江粉磁材公告稱,公司擬以自有資金3000萬元人民幣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江門市江金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進行互聯網網貸及信息技術服務等業務。同日,凱瑞德也公告稱,擬通過增資方式控股北京東方財蘊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51%的股權,從而將東方財蘊主營的P2P平臺銀豆網收入囊中;5月8日晚,天壕節能公告稱,擬與控股股東天壕投資集團共同出資1億元,設立天壕普惠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通過打造綠色互聯網金融P2P平臺,幫助PPP項目企業獲取項目融資……
上市公司如此迫不及待地進軍P2P領域,顯然是看中了其廣闊的盈利前景。一位P2P業內人士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P2P 平臺的融資成本一般在12%-14%左右,其中,投資者可獲得8個點左右的收益,擔保公司獲得2個點,P2P平臺可獲得3個點左右。依靠上市公司的平臺和業務基礎,上市公司旗下P2P平臺上線之后便普遍呈現出交易額迅速擴大的態勢,其迅猛發展必將有效增厚上市公司利潤。
以海寧皮城旗下 P2P平臺“皮城金融”為例,其在10天試運營期間注冊用戶數便達到8000人,融資規模突破2000萬元。“皮城金融”微信公眾號顯示,3月16日正式上線的首月,其成交總金額突破1億,首月產品平均利率為8.3%。截至2015年4月16日,“皮城金融”共服務45家商戶,注冊用戶量達到9681名,來自全國27個省份。
另據興業證券研報介紹,騰邦國際旗下P2P平臺——騰邦創投2014年9月底上線至2014年期末共撮合交易過億元,到2015年一季度末則已經超過3億元。4月份,騰邦創投還推出了貼息及推薦獎勵等促銷活動。其中,通過平臺貼息后,投資人實際收益率最高可達 19.8%。一系列促銷活動有效推動了騰邦創投的發展,截至目前累計撮合交易已超過6億元。
除有效增厚上市公司利潤之外,“源于產業、服務于產業”的P2P平臺還能有效提振上市公司主業。以3月18日上線的新希望旗下P2P平臺——“希望金融”為例,其在服務上下游客戶的同時還有效拉動公司銷售規模的擴張。參考公司的擔保業務,去年公司擔保業務規模達40億元-50億元,拉動公司飼料銷售135萬噸,還拉動公司雞苗和鴨苗的銷售數千萬只。 P2P相對于擔保業務的便利性,讓市場普遍看好其在公司飼料銷售等方面的拉動作用。
“我們并不強制貸款的經銷商或養殖戶非要用我們的飼料不可,但從風險控制的角度來講,我們還是會建議他們用我們的飼料。我們的飼料在區域內本身就具備很強的競爭力,我們幫他們做完融資之后,不用再經過他們的手,而是直接把錢打到飼料廠,他們直接來飼料廠提取飼料就行了。如此,一是可以防止資金挪作他用,很大程度地控制風險;二是融資起到了杠桿的作用,對擴大公司飼料業務的銷售是顯而易見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為養殖戶提供綜合性的服務,比如推薦一些質量比較好的雞苗、鴨苗,推薦或者提供養殖服務,或者其他農資等。”希望金融總裁陳興垚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不過,在上市公司紛紛涉足P2P的浪潮中,也不乏“掛羊頭賣狗肉”者。多倫股份 5月10日晚公告稱,因立志于做中國首家互聯網金融上市公司,擬將公司名稱變更為匹凸匹金融信息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對此,上交所發出了監管問詢函,就“公司是否已進行開展上述業務的可行性論證和公司主營業務調整的具體安排”進行詢問。多倫股份回復稱,“未進行專業的可行性論證,且處于股東大會決議通過之前的決策階段,存在不能獲得股東大會通過等風險。”監管機構還要求多倫股份就公司相關業務和人事安排進行詳盡的披露,多倫股份在回復中僅表示, “目前公司并無相關的人員配置等,也未正式開展業務。”
源于公司 服務公司
梳理上市公司參與P2P的案例不難看出,很多上市公司旗下的P2P平臺均體現出“源于上市公司、服務于上市公司”的特點。一方面,上市公司旗下的很多P2P平臺均是上市公司原有的業務衍生而來,上市公司設立P2P平臺的目的在于打造供應鏈金融,解決上下游客戶在融資方面的“痛點”;另一方面,依托于上市公司的業務基礎,P2P平臺在獲取基礎資產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同時能大大降低成本。
按照東方證券對國內P2P模式的分類,很多上市公司都是基于交易場景開展P2P業務。在這一模式中,投資者通過企業平臺借款給企業產品的消費者,企業充當信息中介,同時負責對貸款信息進行審核,貸款一般有抵押,實質是企業引入第三方資金提供消費貸款;或者是企業引導投資者資金投向交易合作方。在上市公司參與P2P的案例中,世聯行、三六五網、騰邦國際、上海鋼聯都是這一發展模式的典型體現。
“目前在‘希望金融’上發標的主要是我們下游的養殖戶,再就是我們的經銷商,以及上游的供應商。也就是說,在開始階段,我們是從我們的上下游客戶做起的,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陳興垚表示,這對應了“希望金融”未來規劃的三大平臺之一融資事業平臺中的農村產業金融和農村供應鏈金融。
上市公司通過P2P打造供應鏈金融往往是看準了上下游客戶在融資方面的“痛點”。陳興垚舉例說,“比如我們正在做的一個產品叫做‘到貨貸’,上游的一個小微企業把貨發到新希望后,發票還沒開,而只是做了一個驗貨,若其馬上需要錢去上游提貨,這種情況下,銀行是很難給它做融資的,而且它的融資需求時間很短,就20天時間,銀行可能光是審核的時間就需要20天,而交給我們的話,我們當天就可以募集完成并當天將錢發放給它。再考慮到融資的綜合成本、抵押物等問題,我覺得互聯網金融能滿足很多潛在的需求,它是把線下的業務放大了。”
這一模式的另一好處在于提升上市公司在獲取基礎資產方面的天然優勢。目前階段的中國P2P主要圍繞基礎資產的獲取和依托品牌的流量導入這兩個方面進行,其中基礎資產的獲取尤為關鍵。很多大型P2P公司紛紛采取外部合作的方式以獲取基礎資產,如銀湖網和有利網與中國最大的房地產經紀公司21世紀合作開展房產抵押貸款P2P業務,陸金所與中天置地等經紀公司合作開展房產抵押貸款P2P業務。
相對而言,世聯行、中天城投、中國平安等很多上市公司旗下的P2P平臺,依托上市公司的主業在獲取基礎資產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以世聯行為例,針對首付款暫時不足的購房者,公司于2013年7月推出了“家圓云貸”。2014年,“家圓云貸”全年貸款累計發放金額達19.7億元,年末貸款余額達16.53億元。在此基礎上,公司的P2P平臺“世聯集金”APP于今年3月上線,既有效解決“家圓云貸”在高速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資金來源問題,又依托“家圓云貸”提供的龐大基礎資產獲得快速發展機遇。
防范平臺風險
上市公司紛紛進軍P2P的大背景是P2P行業的持續火爆。據網貸之家統計,2015年 4月P2P網貸行業整體成交量達551.45億元,環比3月上升了11.95%,是去年同期的2.7倍。與此同時,P2P的風險問題值得警惕。據網貸之家統計,2014年4月新上線平臺數量持續增加,達到143家,共出現52家問題平臺。截至2015年4月底,累計問題平臺達到602家。
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如何防范風險一直是國內P2P平臺發展的核心問題。在國外,得益于發達的征信體系,P2P平臺普遍采用純線上的運行模式。以全美最大的網上貸款平臺Lending Club為例,對于借款人的資格,要求其在美國三大征信局有3年以上的信用記錄,FICO評分660以上,債務收入比40%以下。但是,到了國內,由于征信體系不完善,除了拍拍貸等極少數P2P平臺外,絕大多數P2P普遍采用O2O的運行模式。
由于缺乏可供依賴的征信體系,國內大型的 P2P平臺往往選擇自建征信體系,依托多年的業務積累進行數據挖掘。比如,2006年成立的宜信便已經在182個城市(含香港)和62個農村地區建立起強大的全國協同服務網絡,并在過去的9年間積累了上百萬小微企業主和農戶的信息。
國內上市公司設立P2P的時間普遍較短,在建立征信體系、防范平臺風險方面往往選擇依托上市公司原有的業務沉淀。以皮城金融為例,平安證券指出,公司憑借多年管理、運營專業市場的數據積累,根據商戶經營期限、經營流水、資產、租金繳納情況,綜合評價信用狀況,核準融資成本與額度。其在資產端的風控也有明顯優勢,由于公司掌握商戶前期預繳租金(一次性繳全年租金)、聯營收款(部分商品)、商鋪租賃權(價值500萬)、質量保證金(50萬-100萬)、貨品實物(例如拍賣憑證)等情況,依托線下能有效控制融資風險,彌補傳統P2P平臺的劣勢。
上市公司在原有業務方面的風控經驗也是旗下P2P平臺可供依賴的基礎。天壕節能在出資設立天壕普惠之時表示,互聯網融資平臺最大的經營風險取決于平臺上項目的風險控制,而公司核心競爭力之一便是項目的篩選及風險控制能力。公司所從事的EMC模式是一種由投資方篩選項目、出資建設、通過長期運營管理,分享運營管理期間節省的能源費用來收回投資并產生盈利的經營模式。EMC項目核心環節是所投資項目的風險控制、項目資金籌措以及項目設計和建設,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培養了一支在項目篩選和風險控制、項目融資方面經驗豐富的投融資團隊,能夠有效識別和控制平臺上項目的風險。 記者 任明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