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克多制衣中心在京保留設計研發等部門,設計師正在調試制衣樣品。 京華時報記者 趙思衡 攝
京華時報訊(記者翟烜)今年5月底,大興區的納稅大戶北京威克多制衣中心完成外遷,500余名員工從北京遷往河北衡水工作,也成為大興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中第一個完成產業轉移的企業。
昨天,國家新媒體產業基地黨委副書記、公司總經理楊志高介紹說,新媒體產業基地搬遷騰退工作于2013年7月正式啟動,截至目前,已經有7家企業完成向外埠搬遷,今年底完成37家工業企業產業結構調整,2017年完成所有企業調整。
500余員工已入駐新廠區
威克多制衣中心是大興區自主品牌服裝企業,集高級成衣設計、研發、生產及銷售于一體。2014年營業額近18億元,全年實現利稅1.6億元,系大興納稅重點企業。
總裁蔡昌賢介紹,考慮到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早在2013年就開始考慮轉移搬遷。經過多輪考察,蔡昌賢選定衡水投資15億元,建設占地307畝、總建筑面積28萬平米的河北格雷服裝創意產業園。而就在開始建設廠房的時候,國家提出京津冀協同發展、產業轉移的戰略。因此,他們并不是被迫轉移。
今年5月,500多名員工全部入駐并開始生產。
企業多舉措鼓勵員工搬遷
整個企業要轉移到京外,過程中不免存在困難。
當得知要離開北京去衡水工作生活的通知后,員工們的抵觸情緒非常強烈。蔡昌賢說,很多人離開家打工,就是奔著大城市來的。這回又讓他們回到地縣級城市,肯定不能接受,特別是一些管理層的員工。
“我們想了很多鼓勵辦法。”蔡昌賢說,按工齡等發放安家費、補助6個月工資、搬運停工不停薪等經濟手段出臺后,員工們的抵觸情緒消減了很多,但還是不能讓他們心甘情愿地去衡水。
為此,在衡水的產業園,他們配建了幼兒園、小學、中學、宿舍和食堂。蔡昌賢還親自都到員工中間,為他們算賬。“你們在北京和衡水薪水相同,但消費不一樣,你們在衡水一定能存下更多錢。”蔡昌賢就這樣開導員工搬遷。
現在,500多人都成功轉移到衡水了,公司還有固定大巴,每周接送員工來往于北京與衡水之間。
原有廠房打造創業孵化器
“轉移到河北,成本是不降反升的。”蔡昌賢說,員工工資沒有降,還付出了幾百萬的安置補償費用。同時,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也相應增加。
成本增加為什么還要搬遷?蔡昌賢說,他們算的是一筆長遠的賬,服裝行業的增長點不是節省多少成本,而是創意和品牌。
原來7.2萬平米的生產廠房,將打造以服裝行業為核心的創業孵化產業園,鼓勵國內外優秀設計師及創業團隊入駐威克多創業孵化產業園進行創業。“孵化器一定會在不久的未來,產生很高的回報。”蔡昌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