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北京市委昨天審議通過《關于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的意見》。提出北京未來15年發展目標。 為了貫徹《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國家戰略,北京市今后將著力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深入優化調整城市布局,發揮首都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帶動作用,實現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北京市發改委主任盧彥表示,目前北京已經在多個領域向周邊地區輻射。
任盧彥:北京非首都功能目前來看涉及了四個方面,一是一般性的制造業,二是區域性的物流基地和批發市場,三是在中心城區聚集過多的教育醫療資源,四是部分行政、事業、服務單位。
按照北京市未來15年的發展目標,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近期要在交通一體化、環保和產業升級轉移等重點領域率先取得突破。
任盧彥:交通一體化,特別是京津冀城際鐵路公司成立之后,將會為“軌道上的京津冀”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會使京津冀范圍進入到半小時、一小時的交通圈。在這個交通圈引領之下,城市之間、區域之間的經濟、社會、能源、資源等方方面面的交往將會加速。
未來,北京市將聚焦通州,加快推進市行政副中心建設。2017年,全市將完成1200家污染企業調整退出。此外,北京還將加大“以業控人”、“以房管人”力度,2020年常住人口力爭控制在2300萬人以內,使人口資源環境與首都城市戰略地位相協調,2030年基本確立京津冀一體化發展格局。北京市副市長李士祥表示,要實現北京的城市戰略定位,首先要解決北京的“大城市病”。
李士祥:可以說北京的功能多,就帶來了人口多、交通擁堵、資源短缺。貫徹綱要就能夠打造中國經濟新的支撐帶,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城市群。(京津冀)三地可以奏起協調美妙的樂章。(記者紀樂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