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則高校學生為獲得十元獎勵,私自收購他人學籍信息注冊理財產品的消息一經爆出,迅速傳遍網絡引發眾議。
據了解,此事件的起因是由財神爺爺此前推出的“有錢就是爺”活動引發。由于活動對新下載注冊用戶在通過學籍驗證后會獲得十元現金收益,并且邀請同學注冊還能夠得到1-8元不同的現金收益,以導致出現學生為獲取返現,私自收購他人學籍進行多次注冊。事件發生后被各地網友拍照上傳至國內知名論壇天涯,短時間內引來大量網友跟帖評論,部分網友稱:該理財產品的營銷活動屬惡意營銷行為,主辦方這種推廣方式讓人難以接受。

隨后消息在微博、微信等主流互動社交媒體上開始大面積傳播,不少網民表示“被刷屏了”,而在當天,眾多金融或者行業專家也發表看法,稱該病毒式“傳銷”是一種打破營銷下線的不良炒作行為,同時該產品將利益觸角伸向校園,為學子帶來不利影響,也成為輿論熱議焦點。但也有部分大V表示,該理財產品雖在推廣方式上考慮不周,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理財產品進駐校園,可幫助大學生更早樹立正確理財觀念,從長遠考慮利大于弊。雙方爭鋒相對的意見,引起了更多網友參與和評論,在輿論的推波助瀾中,該事件引爆了各大社交平臺,成為熱點新聞。
與此同時,隨著財神爺爺推廣活動在校園的持續升溫,學籍甩賣現象已經從線下蔓延到線上,首先發現威客網上出現甩賣學籍信息,隨后人人網,QQ任務群等大學生常用交流平臺也出現收購學籍或甩賣學籍等信息。
雖然事件的主角財神爺爺官方已經出面澄清表示,該行為屬用戶單方面行為,與產品所屬公司無關。相關媒體也有進入事發高校探訪,并且在網上和收購學籍信息的買家進行交流后,亦證實此說法。但官方與媒體澄清并未熄滅大眾輿論,反而引發社會一連串深層次議論。
透過該事件的表面現象究其本質,類此以利益“引誘”為導向的營銷活動,進入學校是否可取?為此,有筆者專門進入網曝高校走訪,受訪學生中,有百分之八十的學生表示可以接受,對此類活動與理財產品并不反感。校方有關領導也表示,伴隨著社會發展步伐的加速,現在學生普遍存在對理財的需求,而且作為即將邁入社會的大學生,應該盡早建立起理財觀念,但呼吁大學生群體要通過正規渠道獲取利益。
改革開放開啟者鄧小平曾經說過“不管白貓還是黑貓,抓住老鼠才是好貓”。這句話放在近期網上輿論熱議的“十元甩賣學籍”事件同樣適用,如果,財神爺爺等此類理財產品確實適合大學生群體,能有效解決學生理財的需求,那么該產品看似因“負面”新聞被推到了大眾眼前,也許對大學生來說是因禍得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