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召開的中國東北各省“兩會”上,民生問題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東北老工業基地面對經濟下行壓力,雖然財政收入增幅減緩,但民生支出卻只增不減。
在以汽車、石化工業見長的吉林省,經濟增速減緩,財政支出收緊,但有關民眾切身利益的就業、養老、保障性住房等支出卻在不斷提高。
“看似反常,其實不然?!奔执髮W經濟學院教授李政說,“政府對民生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民眾的生活、就業水平并未受到經濟下行壓力的太大影響?!?/p>
記者近日走訪吉林省的“低?!比后w也得到了類似反饋。家住長春市的82歲老人王玉卜,每個月能拿到510元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低保金年年漲,兩年前還是400元。”王玉卜說,現在每個月交20多元就能住上這個40多平米的廉租房,房里大約有20攝氏度,相當暖和。沒搬來之前,他住的平房在冬天只有零攝氏度左右,屋里的水隔夜都會微微結凍。
在中央政府振興政策帶動下,東北主動適應經濟增長放緩的形勢,制定政策引導產業升級,淘汰落后產能,同時保證民生支出只增不減。
吉林省省長蔣超良26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2015年,吉林省有27.2萬人脫離貧困線,城鎮、鄉村最低保障標準分別比上年提高8.3%、9.2%。
遼寧省省長陳求發近日也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透露,2015年,遼寧省城鄉低保標準平均提高10%,新增保障性安居工程23.9萬套。
“這樣的提升很不容易?!奔质∪舜蟠矶琶粽f。不易之處在于,受制于經濟下行,老工業基地的財政收入受到很大影響,而養老、保障房、就業等項目都需要大量“真金白銀”。
過去一年,很多東北城市財政收入增幅放緩,但盡量把有限的財政資源投入到民生建設中。沈陽、大連、延邊等地用于民生的財政支出都超過七成。不少地方還控制壓縮政府一般性支出,以保障民生支出,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積極吸引企業投入民生建設。
有學者認為,民生支出的增長折射出東北老工業基地落實“共享發展”理念的決心。在吉林,政府提前面向市民征求意見,讓群眾“點菜”,每年的民生行動計劃都會確定上百項具體的民生實事。
遼寧提出,要推進財政資金統籌使用,盤活各領域“沉睡”資金,把“零錢”變“整錢”,統籌用于重點領域,優先保障民生支出。
黑龍江計劃在2016年繼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促進教育公平發展,進行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經濟民生互為因果,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也將更有底氣。”李政說。(記者姚湜段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