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銀監會會同工信部、公安部、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等部門研究起草了《網絡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在監管元年,“合規化”成為了上千家網貸平臺關注的字眼。
近日,由網貸垂直社區 “P2P圈”主辦的線下沙龍活動在京舉辦。圍繞“監管意見下網貸平臺運營”的主題,結合行業高速發展的現狀,來自數十家網貸平臺的管理者共聚一堂。活動當天,嘉賓們就合規化運營的發展方向達成了共識,并紛紛建言獻策共議運營模式。
作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資深從業者,惠人貸CEO李晨受邀出席。沙龍現場,李晨與同行們分享了惠人貸平臺的成功業務模式。從長遠視角,他也以消費金融模式為例客觀剖析了平臺的運營現狀。李晨表示,當下備受矚目的消費金融在發展進程中需解決兩大難題;而對于風控環節引入的“評分卡”,行業亦需化解誤區。
消費金融需突破兩大困境
消費金融這一概念在國內起源于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之于大眾并不陌生。在當天的沙龍現場,談及這一話題時,李晨通過追溯消費金融的發展進程,表述了自身的看法。他介紹說,銀行以房貸、車貸為代表的大額按揭貸款和信用卡服務是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兩類消費金融產品。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銀行原有的業務產品難以滿足客戶的新興需求點,因此,阿里花唄、京東白條等電商模式的消費分期和以惠人貸為代表的基于真實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產品隨之誕生。
2015年是網貸行業高速發展的一年,伴隨同質化競爭的加劇,消費金融作為一大突破口,吸引了不少平臺試水。有分析認為,在監管之下,國內的消費金融市場已經到了爆發的風口,2016年還可能迎來大爆發。對于行業即將面臨的大考,李晨表示,雖然市場有大批量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公司涌入,并且這一發展模式廣受矚目,但行業在發展進程中仍然需著重關注兩大難題。
對此,他分析說,首先是解決推廣成本的高居不下。“在互聯網的營銷時代,如果針對每個小額客戶都采用大量的人力去宣傳,勢必會增加推廣成本,所以降低推廣成本便顯得尤為重要”。再者是嘗試提高風控效率。他表示,“在實際的工作流程中,針對貸款人的審核工作并不能采用一概而論的方式”。在消費金融,特別是零售金融的風控上,關鍵還在于提高平臺的自身核心競爭力。如何建成高效化的風控體系?如何面對客群?基于金融本身類似于互聯網的橫向性特點,讓互聯網更好地實現信息交互,進而提高行業資源的整合率,這些都是核心的關鍵點。
風控測評體系需科學認知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相關權威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行業的交易量在國內整體的信貸市場中占比還較小,因此發展空間巨大。李晨結合惠人貸的實際業務模式舉例說,“作為專注于零售金融領域的網貸平臺代表,惠人貸目前在理財端,通過線上的方式獲客;在借貸端,是以消費金融業務為特色,“但無論是消費金融,還是互聯網金融,核心都離不開風控”。
李晨結合銀行的專業從業經驗介紹到,風控的問題主要是解決信息流通。傳統金融機構的風控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的判別。基于對借貸人的深度了解和全面認識,首先判別其還款意愿,其次判斷還款能力。相比之下,互聯網金融的網貸平臺存在著邏輯輸入。通過大數據的方式,從外部或者是申請人本身處獲得關于客戶的數據信息,并輸入到風控模型里。比較好的一個參照對象是類似于信用卡的審批機制。在這套機制里,決策流里面會包括多個決策單元,例如黑名單、反欺詐、歷史信用準入、評分卡等。
這其中,“評分卡”即信用評分體系在行業里被廣為宣傳。對此,李晨介紹說,“評分卡是風險規則里的一個子規則,但并不是特別重要的規則級。相比之下,在整個的規則里面,反欺詐的黑名單是更為重要的,或者可以說是整個風控的關鍵點”。他分析說,“在目前基礎信息缺失的情況下,相對而言,評分卡在國內缺乏十分普遍的實用性,因此還需要一個逐步迭代的過程,需要我們科學的進行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