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重慶創新驅動新興產業,經濟增速領跑全國。春節前夕,重慶國際會展中心的年貨購物街異常熱鬧,市民周大姐拉著裝滿年貨的小車一臉喜慶。
周大姐:“置辦了哪些年貨呀?”“小孩的也有,老人的也有,像我們今天都買了四、五百塊錢的東西了。”
市民舍得消費與收入增加有密切關系。數據顯示,去年重慶經濟增長1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實現兩位數以上增長,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 50%。驕人的成績背后,是重慶企業十幾年轉型升級的陣痛。直轄市以前,重慶傳統工業企業生產工藝落后、環境污染嚴重,200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重慶市痛下決心,對能耗大、污染嚴重的60多家企業實施關停或搬遷,并抓住全球和沿海產業大轉移契機,對發展路徑進行重新定位。
重慶市市長黃奇帆:“重點發展先進制造、金融、會展、現代物流等高端產業,努力建成西部地區資源要素市場化運作的調度中心,西部新型工業的增長極。”
隨著惠普筆記本電腦基地等落戶重慶,800多家筆記本電腦整機加零部件廠商接踵而至。
全球最大的筆記本電腦電池供應商新浦公司總經理室特別助理梅長青:“為了要縮短整個產品的供應鏈,所以我們也跟著客戶的腳步一起進來。”
“整機+配套”的垂直整合創新模式,破解了電子信息產業進項物流高成本瓶頸,加上這些企業的地區總部、研發基地、結算中心大多設在重慶,為內陸地區發展加工貿易探索出一條新路。去年,全市電子信息產業產值超過5000億元,與汽車產業一起,成為兩大支柱產業。
在漂亮的成績單面前,重慶乘勝追擊,去年布局的頁巖氣、新能源汽車等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始發力。涪陵國家級頁巖氣示范區去年底已形成50億立方米產能,占全國的8成,為國家能源安全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石化涪陵頁巖氣公司工程師曾熠:“目前每天進入我們白濤采集站的氣量超過1200萬方,輸送的頁巖氣在保證重慶本地用氣的同時,還為華東、華中地區2400萬用戶提供生活用氣。”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重慶正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等因素,將各區縣劃分成都市功能核心區、拓展區、生態保護發展區等五個區域,深入推進差異化發展戰略。
重慶經濟信息中心主任易小光:“重慶的五大功能區域發展戰略正是中央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在區域發展中的實踐,對于我們的區域生產力進行重新布局,引導要素合理流動,保住我們的生態綠色發展環境,能夠使我們的民眾享受到改革發展的成效。”(記者 劉湛 吳新偉 陳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