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2月12日文章,原題:在中國,黑色產品下跌,白色產品上漲 近幾個月,媒體大量報道中國經濟增速減緩的數字。此類報道數量之多,以至于沒有地方用來報道增長領域。事實上,所謂的“黑色產品”,即鋼鐵和煤炭等產品的鐵路運輸量不斷下降,而用于家庭消費的“白色產品”的運輸量則不斷增長。消費正在增長,這體現在2015年消費對國內生產總值貢獻率的上升以及消費者情緒的穩定。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品的零售和網絡銷售都在增長。盡管年增長率不及2011年和2012年,但消費品的零售增長率已超過10%。消費愈發成為國內生產總值更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所占比重已經超過50%。消費導向的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不斷增強,消費者信心依然保持在相對高位。
實體商店依然在銷售,但在某些情況下,其表現不及在線零售商。通過政府和私人公司的推廣,電子商務得到了極大推動。淘寶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品牌,而且它還發起了一場活動,推動中國農民參與網購,這有助于其占領農村市場。消費者也越來越愿意使用數字支付系統進行網絡購物,這表明他們對于網絡安全的信任度高于以往。
日常用品的銷售表現良好,奢侈品的銷售則因為政府打擊購買高端產品的腐敗行為以及不確定的經濟預期而持續低迷。數月來,在中國大陸,豪華轎車、瑞士手表、高檔品牌產品以及價格昂貴的白酒的銷售都不盡如人意。
盡管如此,在日本等海外市場,中國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數量有所增長,通過在線方式銷售到中國內地的奢侈品數量也不斷增長。渴望成功的奢侈品品牌正在不斷加強對品牌敏感的中產階級的市場攻勢。
中國的消費看上去很健康。城市化進程快速推進,失業率保持穩定,收入水平不斷上漲,購買“白色產品”和其他消費品使人們的生活標準不斷提升??瓷先?,拉動消費這一重要政策目標正在逐漸實現。(作者薩拉·胡,伊文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