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為本次兩會的熱議話題。金融,作為經濟運行的血液,是供給側改革良性運行的保障。適逢政協開幕,近日由人民政協報主辦的財經智庫座談會舉辦,并以“互聯網金融精準助力供給側改革,推動中國實體經濟提速發展”為主題,為互聯網金融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度結合提供借鑒意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成為本次兩會的熱議話題。金融,作為經濟運行的血液,是供給側改革良性運行的保障。適逢政協開幕,近日由人民政協報主辦的財經智庫座談會舉辦,并以“互聯網金融精準助力供給側改革,推動中國實體經濟提速發展”為主題,為互聯網金融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度結合提供借鑒意義。
互聯網金融和供給側改革息息相關,良性的互聯網金融業可以改善金融領域有效供給短缺的窘境,進而改變市場供求關系不匹配的情況。
那么互聯網金融在供給側改革中有何作用呢?聚愛財CEO任衡表示,“互聯網金融憑借其靈活多元化的模式,通過解決信息不對稱實現資金的合理融通、資產的完善配置,或成為推動供給側改革的天然通道。”
第一,互聯網金融能有效打破信息不對稱格局,盡可能公開透明信息,為社會資本進入有效投資領域搭建渠道,也將為推進供給側改革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直接有助于改善“供需錯配”局面;
第二,互聯網金融可以通過大數據、云計算、機器人投顧等先進技術手段,對信息加以整合利用,對社會資源重新分配,使得資源利用最大化、資產配置更趨合理,有利于實體經濟發展;
第三,互聯網金融在參與供給側改革的過程中,有助于為那些沉淀的社會資金實現經濟回報,使得廣大投資人的積極性保持高漲,便于政府主導的供給側改革從上到下順利推進。
近年來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從供給端對金融進行了改變。不僅給大眾提供了新的投資理財渠道,也有效解決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成為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動力,對助力供給側改革的貢獻也不言而喻。
李克強總理多次在談話中提及,要喚醒“沉睡的資金”,讓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最需要的地方。互聯網金融有效解決了資金不對稱的問題,拓寬了融資渠道。互聯網技術手段使得資金需求方可以精準對接資金供給方,讓資金流向最需要的地方。同時也讓參與的廣大投資者分享互聯網金融的紅利,獲得相對較滿意的收益。
供給側改革首要解決的是經濟發展中“供需錯配”的問題,而以聚愛財為代表的優質互聯網金融平臺從資產端出發,為廣大投資者發掘甄選優質資產,供投資者選擇投資,是變相的解決供需錯配。同時,滿足了一批中小企業的貸款需求,對于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功不可沒。
通過互聯網金融的助力,供給側改革可以實現經濟的長期可持續增長,有助于實體經濟的發展,有助于中國經濟的供給能力適應實際需求結構的變化,也有助于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提高政府的管理效能,降低經濟運行成本,更有助于廣大投資者共享普惠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