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三會”高層在“2016第五屆金融街論壇”探索金融監管的同時,學者們也紛紛建言金融市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敬璉認為,證券市場監管存在極大缺陷,使得證券市場變成了尋租場,到現在并沒有能夠解決。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則認為,“一行三會”監管分割產生套利。蘇寧金服集團常務副總裁黃金老則稱,股票市場低迷根源在制度。
吳敬璉 證券市場監管存在極大缺陷
監管部門沒有把主要工作放在強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上,而是放在了實質性的審批上,使得證券市場變成了尋租場。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吳敬璉5月29日在“2016第五屆金融街論壇”上表示,證券市場監管存在極大缺陷。股票市場由于信息高度不對稱,使得一些損害投資者利益的違規行為非常猖獗,而監管部門沒有把主要工作放在強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上,而是放在了實質性的審批上,使得證券市場變成了尋租場,到現在并沒有能夠解決。
他舉例,上世紀90年代到21世紀初曾有一場“對于股票市場的監管體系應該如何完善”的大爭論。當時的證監會副主席高西慶曾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中國股票市場監管體系存在著路線上的極大缺陷。但直到現在,在吳敬璉看來,并沒有能夠解決。
吳敬璉稱,因為信息的高度不對稱,就使得一些違規的損害投資者利益的行為非常猖獗。十八屆三中全會對這個問題做了很正確的原則決定,從事前的監管轉向事中、事后監管,要從靠審批來監管轉向合規性監管,有明確的規則,違反規則就加以處理和扭轉。
另外,吳敬璉還談到在金融政策方面的見解。他認為,刺激政策正面效果越來越差,負面效果越來越大,扭轉經濟增速下行趨勢必須靠提高效率。
不過他認為,在當前情況下,為了防止發生系統性風險,短期政策還是要用的。在某些時點上用增加需求的方式抑制系統性風險的爆發是要用的,但是如何與改革配合,應該從發達國家發生金融危機中間取得教訓。
吳曉靈 “僵尸企業”應直接破產出清
僵尸企業占用了大量資源與信貸,使得經濟難以轉型,對明顯缺乏拯救價值和市場前景的“僵尸企業”則應直接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5月29日在“2016第五屆金融街論壇”上表示,僵尸企業占用了大量資源與信貸,使得經濟難以轉型。
因此,她建議應加快破產法實施,并研究設立國家破產管理局;拓寬企業融資渠道,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價值發現和資源配置作用;要建立企業信用維護修復機制和加強銀行間授信信息共享,完善與破產相關的稅收法律體系等。
在當日的論壇上,吳曉靈發布了針對當前經濟下行期間“僵尸企業”難以出清問題撰寫的研究報告。
報告顯示,從行業來看,我國27個大行業中有21個產能嚴重過剩,既有鋼鐵、水泥等傳統行業,又有風電、光伏等新興行業。在此背景下,大量“僵尸企業”出現,既占用了社會資源,亦不利于產業轉型升級。而我國破產制度執行不暢,也是企業難以用法律手段實現退出的重要因素。
報告建議,突出破產重整,推動債務重組與資本重組并舉。要強化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將債務重組與減免的權利交還給金融機構,同時加強金融機構的內部管理;將破產立案作為銀行不良貸款核銷的依據;提升破產程序透明度,防止利益輸送;政府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建立多部門的溝通交流機制,幫助破產重整企業信用修復,積極做好職工安置和再就業工作。
吳曉靈提到,作為配合《企業破產法》有效實施的配套措施,也要運用金融工具加快不良資產市場化處置,培育多層次的不良資產處置市場。
她建議,構建多元化不良資產交易市場;吸引金融機構、民間資本和國外投資者等各類投資主體;對有價值的企業以市場化方式實施“債轉股”,對明顯缺乏拯救價值和市場前景的“僵尸企業”則應直接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拓寬不良資產處置的資金渠道;鼓勵各類股權投資基金投資不良資產領域等。
李揚 分業監管顯得力不從心
“一行三會”的職能設置導致監管分割,監管真空、監管重疊帶來的風險進一步凸顯。
5月29日,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出席“2016第五屆金融街論壇”時表示,由于“一行三會”的職能設置導致監管分割,政策多有矛盾,進而使得一線金融企業利用監管進行套利。
2003年以來,我國金融業進入“分業監管”時代。在此格局下,央行專注于貨幣政策的調控,銀行、證券、保險則分別由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監管,基本實現了對各類金融機構的全覆蓋。
然而,在分業監管走過13個年頭的今天,隨著互聯網金融等跨行業業務的崛起,以及期指等創新產品面世,監管真空、監管重疊帶來的風險進一步凸顯,分業監管顯得力不從心,這正是合并“一行三會”呼聲高漲的一大重要原因。
今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李劍閣透露,政府決策層正在研究討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他個人是參與方案討論的一員,目前方案還沒有定,“沒有講合并,只是要改革”他表示。
李揚則表示,改革方案幾個月內應當見分曉。“目前幾種方案出來了,正在廣泛地征求意見和進行比較。”他說。
另外,李揚談到,中國的金融業存在結構性的障礙。尤其是銀行業無法及時、準確把握實體經濟的金融風險;金融部門的工作人員很少懂得實體經濟;金融服務,如征信服務系統,擔保體系等供需難以契合。這些都與現行的分割管理體制相關。
黃金老 股票市場低迷根源在制度
之前兩次二級市場的起飛都是和并購有關的,現在股票市場的低迷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
5月28日,蘇寧金服集團常務副總裁黃金老在“2016第五屆金融街論壇”分論壇“十三五京津冀金融業創新發展”上表示,當前股票市場低迷的根源在于制度。
“我們的股票市場盡管還比較低迷,但一級市場非常火爆,各類投資市場,多層次資本市場仍然是非常火爆的。”在黃金老看來,根本原因在于一級市場的公司控制權比較靈活,帶來了廣泛的并購,而二級市場上,公司控制權是不能流動的,所以比較低迷。
“之前兩次二級市場的起飛都是和并購有關的,現在股票市場的低迷是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股票市場的大時代,我們是看好的。這樣的時代,為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投貸聯動,互聯網私募股權融資都帶來了很好的機會。”黃金老說。
對于金融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黃金老認為有兩個領域值得關注,分別是股權融資和普惠金融。
在股權融資方面,黃金老表示,我國債券融資發展較好,但股權融資規模仍然比較小。導致企業負債過高,因此,他認為中央提出的“去杠桿,降成本”就與此有關。其建議,提高直接融資占比,特別是提高股權融資占比,造就一個有效為企業補充資本的渠道。
據他測算,2015年到2020年,京津冀的增速若想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則需要50萬億的固定資產投資,這對資本市場來講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而京津冀的國有企業資產負債率為68.4%,超過了全國的平均水平,如果要降到60%,則需要補充1萬億以上的資本金。國企的利潤總額為967.5億元,遠不足以支撐其資本金投入需求。
基于此,黃金老建議大力發展股權融資。廉價金融無非是融資利率更低,服務收費更低,背后也有資金成本的降低,風險成本的降低,還有IT成本的降低。“從京津冀地區來講,科技實力很雄厚,金融業發達,金融科技也是全國最領先的地方,在這兒會更有發展。”
采寫/新京報記者 金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