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UG》欄目 羅寧
今日午間,針對寶寶巴士App產品跳轉不良廣告一事,寶寶巴士官微發布致歉整改聲明。
聲明稱,已第一時間下線了相關平臺廣告,并立即停止合作,同時迅速開展全面自查自糾、舉一反三。針對內部審核出現的問題,已對審核負責人進行嚴肅處理。針對廣告合作方無法監控的廣告,立即組建研發團隊著手研發廣告強制攔截功能,對其實施強制攔截。
近日,有網友反映,在打開寶寶巴士旗下一款“寶寶巴士兒歌”App時,開屏會跳轉到含有成人內容、低俗擦邊直播等不適合兒童觀看的第三方廣告,引發家長擔憂。
然而,這并非寶寶巴士第一次陷入爭議,其近年來多次陷入知識產權相關糾紛,還曾在海外被判賠償上億元侵權費。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6月,寶寶巴士的創業板IPO申請獲得深圳證券交易所受理,但一年后,其主動撤回了上市申請文件,深交所決定終止對其的上市審核。
聲明稱嚴肅處理審核負責人
10月29日,“寶寶巴士 低俗廣告”話題登頂微博熱搜,億萬家長的憤怒被點燃。多位用戶曝光截圖顯示,打開寶寶巴士安卓版App后,開屏廣告會自動跳轉至 “三女共侍一夫” 等露骨內容,主播衣著暴露、標題充滿性暗示,且關閉按鈕設計隱蔽,兒童誤觸后會進一步跳轉至擦邊直播或強制下載頁面。有家長描述,3歲孩子因無法關閉廣告而哭鬧,屏幕上的低俗畫面已對幼兒造成心理沖擊。
面對上述問題,寶寶巴士官方客服向《BUG》欄目表示,很抱歉給您帶來困擾,由于第三方平臺接入廣告,暴露的漏洞與不足以第一時間下線相應平臺的所有廣告,我們也在完善審核機制。希望廣大用戶家長繼續監督我們,讓我們能夠做得更好,為小朋友帶來一個快樂的啟蒙童年。
今日午間,寶寶巴士官微發布致歉整改聲明。稱已第一時間下線了相關平臺廣告,并立即停止合作,同時迅速開展全面自查自糾、舉一反三。針對內部審核出現的問題,已對審核負責人進行嚴肅處理。針對廣告合作方無法監控的廣告,立即組建研發團隊著手研發廣告強制攔截功能,對其實施強制攔截。
有法律人士向《BUG》欄目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第三十四條: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建立、健全廣告業務的承接登記、審核、檔案管理制度。廣告經營者、廣告發布者依據法律、行政法規查驗有關證明文件,核對廣告內容。對內容不符或者證明文件不全的廣告,廣告經營者不得提供設計、制作、代理服務,廣告發布者不得發布。
深究背后的根源,或許逃不開寶寶巴士這家企業高度依賴廣告的盈利模式。
2021年寶寶巴士提交的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其96%以上的收入來自App廣告推廣和內容授權分成,其中App廣告收入從1.85億元飆升至4.98億元,漲幅達169.19%,占比超70%。
業內人士認為,這種 “免費內容+廣告變現” 的模式,使得平臺為追求營收增長,對第三方廣告聯盟的審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諷刺的是,寶寶巴士官網赫然標注 “傳遞真善美” 的企業使命,而如今低俗廣告的入侵,恰恰成為對這一使命最尖銳的反諷。
陷知識產權糾紛纏身,曾因侵權賠1.6億
廣告爭議尚未平息,寶寶巴士的知識產權問題也引發關注。天眼查顯示,2025年8月及10月,該公司先后因 “著作權權屬、侵權糾紛”“侵害作品發行權糾紛”,被月亮迷娛樂有限公司、于某分別訴至法院,兩案均未宣判。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其在國際市場的版權敗訴早已敲響警鐘。
2023年,美國法院陪審團裁定,寶寶巴士旗下“Super JoJo”頻道 “逐幀復制” 知名兒童頻道CoComelon的動畫視頻,角色、歌曲、場景高度相似,構成故意侵權,需賠償約234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67億元)。耐人尋味的是,寶寶巴士自身也曾是知識產權受害者,2022年福州鼓樓法院審結全國首例微信小程序侵犯著作權案,昆山某公司盜取其小程序源代碼添加廣告牟利,最終被判處刑事處罰。
作為以“奇奇”“妙妙”“Super JoJo”等IP為核心資產的企業,寶寶巴士的發展根基在于內容原創性。但頻繁的侵權訴訟暴露其IP開發中的短板。有行業人士指出,兒童內容賽道競爭激烈,IP抄襲、模仿成本低,但長期來看,版權糾紛不僅會消耗企業資金,更會摧毀品牌在家長心中的信任,動搖其衍生品、授權業務的根基。
此外,《BUG》欄目發現,近年來,寶寶巴士在數字內容之外,開始發力童書與智能硬件,點讀筆成為重點推廣產品,但隨之而來的質量問題讓家長們失望。
在黑貓投訴 【下載黑貓投訴客戶端】平臺和小紅書,不少家長發帖反映,購買的寶寶巴士點讀筆使用數次后便出現無法開機、按鍵失靈等故障,而官方售后統一將問題歸因于 “進入液體”,要求家長承擔維修費用。一些家長表示,售價二百多、三百多的點讀筆,維修費用一百元,對此不能理解。
而類似的投訴并非個例。在京東平臺“寶寶巴士旗艦店”中,一些用戶在購買點讀筆之后給出差評并表示,“買回來一天就失靈了,只能換貨”,還有家長稱“三四天就開始死機了,啥也不是。”
值得注意的是,點讀筆等硬件產品本是寶寶巴士拓寬營收渠道、降低廣告依賴的重要嘗試。但質量問題的爆發,不僅影響硬件業務的發展,更會牽連核心的內容業務。當家長對品牌的硬件產品失去信任,其數字內容的使用意愿也會大打折扣,形成連鎖反應。
披露年收入6.5億,創始人自稱“商務薄弱”
說起寶寶巴士創始人唐光宇,很多人或許并不熟悉,據市界報道,這位1978年出生的連續創業者,在創立寶寶巴士之前做過軟件外包、IT培訓,他曾在上海等地待過很長時間,2010年,唐光宇做培訓虧了五六百萬,團隊瀕臨解散之際,這位程序員爸爸因為兩歲兒子學不會辨認顏色,開發了“寶寶學顏色”App。這款App不僅解決了自己孩子的學習問題,也意外獲得了市場認可,通過用戶付費下載,唐光宇每天能收獲300美元。
自此,唐光宇找到了兒童早教這一巨大的藍海市場,帶領寶寶巴士迅速擴張。到2020年時年收入6.49億元。然而,這種擴張背后隱藏著商業模式的抉擇。唐光宇曾直言,“程序員出身的創業者,在專注程序和產品的同時有一個致命缺點,那就是商務的薄弱”。正是這一認知,讓寶寶巴士選擇了完全依賴廣告聯盟的變現路徑,也造成了廣告收入占比超 70%這一情況,但如今,面對被廣告傷害的眾多家長,廣告模式的問題正在不斷凸顯。
行業分析師張書樂認為,作為一個早教App,主要依靠廣告營收,本身就已經很怪異。大多數廣告的針對目標群體都不涵蓋嬰幼兒,哪怕是針對嬰幼兒的產品,也是以父母為驅動消費目標,而寶寶巴士的使用者是嬰幼兒,嬰幼兒不但無法直接消費,還可能被廣告引入各種認知誤區,即使沒有成人廣告、擦邊視頻,當代廣告用語的各種話術,各種借用俗語、成語制作的諧音梗,都對嬰幼兒早教不利。
他向《BUG》欄目表示,寶寶巴士App一開始在產品模式和盈利方式的“技能樹”就點歪了,出現此次輿情,恰恰說明了產品設定上就缺少對嬰幼兒實際需求的深切考量和人文關懷。這不是一個審核把關不嚴,就能交代過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