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網站起訴小米盒子盜播的局勢終于出現了逆轉。記者上周五從海淀法院獲悉,樂視起訴小米盒子盜播其《后宮甄嬛傳》、《失戀33天》等十部影視作品取得勝訴,在以上案件中,占七成的作品被海淀法院判決為小米盒子將承擔連帶責任。據了解,這是在所有起訴小米盒子盜播案件中首次取得勝訴的案件;該案件的勝訴意味著未來在盒子終端,即便為內容提供方侵權,終端產商也將相應的責任。小米和樂視在電視盒子、互聯網電視上是正面的競爭對手,此次小米被判侵權,讓小米的內容上短板暴露無疑。
根據海淀法院相關資料,在樂視網起訴小米盒子侵犯其信息轉播權的十部作品中,《金陵十三釵》、《我是特種兵》,《醫者仁心》、《當婆婆遇上媽》、《男人幫》、《山楂樹之戀》、《宮鎖心玉》7部影視作品,法院判決小米公司賠償樂視網損失15萬元。
實際上,此前曾有包括優酷在內多家公司起訴小米盒子盜播,但因小米公司聲稱,自身只是硬件制造商和銷售商,并非內容提供方,因此不存在侵權行為,使得相關案件被敗訴或廳下和解。
為何此次海淀法院能突破此前其他案件的判決,判定小米盒子必須承擔侵權責任?海淀法院相關判決書顯示,小米公司雖然只提供硬件和技術服務,但其以提供海量正版作為主要宣傳內容,利用互聯網電視平臺宣傳推廣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并通過其密閉系統為該平臺提供收費服務,故小米公司應對侵權損害擴大的部分承擔連帶責任。同時小米公司以廣電總局的行政要求為由,對顯而易見的侵權行為不采取必要措施,如此做法有悖于廣電總局頒發行政規章要求的初衷。
判例或成為標桿
雖然該案件判賠的金額不大,但該案件標桿性的意義要遠遠大于經濟意義。對此,本案原告資深代理人北京東衛律所吳子芳律師認為,此案件突破原判,裁定小米盒子具有連帶責任,這也意味著法院已經認定不管是終端生產商,還是內容提供方有侵權行為,都將要承擔責任,也就是說,未來所有的公司都不能以自身為終端生產商為借口,對內容提供方盜播的行為視而不見。
智能電視行業的相關專家認為,此判決對于今后電視盒子和互聯網電視的發展具有風向標意義,讓一些打著聚合或者平臺合作的盒子、電視的生產廠家明確了侵權的紅線,有利于正在爆發的互聯網電視行業的健康發展。
小米暴露內容軟肋
此次判決,雖然賠償數額不大。卻對小米這樣缺乏影視劇視頻內容的公司,提出了一個極為嚴峻的問題。假如小米盒子和電視沒有內容支撐,那就變回傳統電視,和樂視超級電視這樣具有極其豐富影視內容的公司正面競爭,就會
變得毫無市場競爭力。這才是小米公司的軟肋所在,而影視劇版權以及生態的建設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構建,而市場留個小米盒子、小米電視的時間和空間越來越少。雖然小米投資了迅雷,但是迅雷的版權積累并不豐富,反而其經常收到盜版困擾。今日的視頻網站格局已經基本確立,小米若無一線視頻網站內容的支撐,很難在盒子和電視上有所作為。這也是小米電視和盒子在市場反應平淡的重要原因。
業內人士分析,小米發布小米4K電視的時候,特意展示了一個電視上看時尚的4K畫報,這被IT業界調侃成為“一臺看畫報的電視”的段子。從此,也可看出小米在視頻內容上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