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林業局9日發布消息稱,2014年各類違法違規占用林地項目比上年增加了7.1個百分點。總體看,多數地方重視森林資源的保護管理。然而,一些地方非法占用林地現象仍較突出,林地保護管理的形勢依然嚴峻。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9日在此間召開的國家林業局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近日該局開展了為期兩個月的林地清查專項行動,已取得初步成效:全國27個省份清理排查出非法侵占林地案件共17270起,違法違規面積31276公頃。
劉東生說,近期一些地方違法亂占林地,破壞森林資源現象時有發生,林地保護管理的形勢不容樂觀。為進一步規范林地管理,強化依法治林,切實保護好森林資源,守住林地和森林紅線,國家林業局特開展專項行動。
專項行動在全面排查的基礎上,把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國有林場和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作為重點排查區域。清理排查的重點對象是高爾夫球場建設、房地產開發建設、土地整理、開山造地、采石采礦等違法使用林地情況和毀林開墾破壞林地情況。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部分省份已確定了掛牌督辦案件,采取了約談縣級政府主要負責人和政策調控措施,還對一些重點區域,采用衛星遙感技術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取得預期成效。目前,大部分省份清查工作基本收尾,進入處理整改階段。
對于非法占用林地,我國早已明文禁止,且國家有關部門也在不斷加大打擊力度,為何仍“屢禁不止”?
對此,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分析說,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法人違法是造成亂占林地的主要原因。如:一些地方對工業園區“開綠燈”,甚至擅自調整林地保護利用規劃,嚴重影響林地管理正常秩序。
同時,采石采礦及各類經營性建設侵占林地情況也時有發生。2014年抽查發現:勘查采礦類違法項目105項、面積210.5公頃,占抽查違法建設項目總數的39.6%、面積的29.2%。
“我們在檢查中還發現有的地方執法監管環節薄弱。”劉東生說,部分地方林業主管部門監管不力、執法軟弱,以罰代批、以罰代刑,問責和打擊力度不夠;有的地方林業主管部門在對違法違規占用林地項目不查處或查處不到位的情況下就違規補辦審核(批)手續,助長了未批先占行為;還存在個別地方林業主管部門違規審批、個別地方自查上報情況不實等問題。
如何加強林地管理、遏制非法侵占林地現象的發生?國家林業局局長趙樹叢認為,關鍵要用制度保護生態環境,強化對干部政績考核中有關生態保護的權重,建立涉及生態問題的問責制度,完善法律法規,從源頭上遏制此類違法違規現象。
“政府對保護發展森林資源負有主體責任。”趙樹叢說,要將保護發展森林資源的責任落實到各級人民政府,建立健全責任制,列入年度政績考核重要內容,建立健全林地保護管理的長效機制。
對嚴重違法占用林地案件,劉東生表示,將采取現場督辦、新聞曝光、約談和行政調控等措施,確保違法責任處理到位,行政責任追究到位。
記者從國家林業局了解到,今后將進一步推進林地保護利用規劃的實施,抓緊劃定縣一級林地和森林紅線,將規劃落實到山頭地塊;切實加強林地保護管理的執法力量和投入,積極拓寬和暢通社會及群眾的監督渠道,在全社會形成打擊破壞林地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記者劉羊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