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巡視組揭體育領域"腐敗暗箱" 錢權交易如何徹底根除?
近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發布了《中共國家體育總局黨組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對于中央巡視組巡視后發現的問題反饋整改落實情況。由此揭露出的“體壇腐敗”問題,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足球黑幕、全運會亂象、賄賂成風等“烏云”,已在中國體壇上空“漂浮”十余年之久。從2001年多名官員身陷足壇“打黑風暴”開始,諸多體育“潛規則”逐一浮出水面。專家表示,中央巡視組將“反腐目光”鎖定在體育領域,從改革并落實制度入手,或許能成為解決體壇“痼疾”的破題之道。
體壇亂象“掀起蓋頭”,巡視“清單”獲網民“點贊”
今年年初,國家體育總局拳擊跆拳道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趙磊,因受賄30萬元被北京市二中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10年。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二分院指控稱,趙磊于2009年4月、9月間,利用職務便利,為河南省跆拳道項目提供幫助,先后兩次收受時任河南省體育局局長韓時英給予的錢款共計人民幣30萬元,趙磊于2011年10月13日被查獲歸案。
從謝亞龍到陸俊再到趙磊,多位體育界官員和裁判員被查處;潛規則、暗箱操作、私相授受、虛假比賽,近年來體育界丑聞的各種丑聞被接連曝光。事實上體壇腐敗的問題由來已久,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以曾經的“反面典型”足球為例,長期以來中國足球是國人心中的痛,泱泱大國“轉”不動腳上的小球,很多球迷把原因歸結到足協體制內的腐敗。2009年中國足壇發起了一場“打假掃黑”風暴,數百人到沈陽協助調查,多人受到法律制裁。
吉林省體育局一名工作人員表示,體壇腐敗專業化、隱秘化,也帶有“能人腐敗”的特征。在好成績的掩蓋下,因為缺乏監督,腐敗分子在其擅長的領域有極大的權威,加上公眾和管理部門更多把注意力放在成績上,腐敗行為在“成功光環”下容易被忽略。
2014年11月,中央巡視組對國家體育總局的巡視反饋意見出爐,揭開了體壇腐敗的“蓋子”,網民也對此諸多贊譽。有網絡輿情監測抽樣數據顯示,有41.5%的網民對中央巡視組的評語“點贊”,高達56.2%的網民呼吁在“揭開蓋子”后,更需要進一步大力查處、整頓體育行業的腐敗現象。
巡視組揭露體育領域“腐敗暗箱”
中央巡視組進駐國家體育總局,對體育領域腐敗問題進行了系統全面的揭示。有專家表示,從巡視組反饋的情況,體壇腐敗負面影響不容小覷,綜合而言,體育腐敗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特征:
【審批、選派不透明,權力尋租空間大】比如在足球領域,不少裁判被業內人士稱為“御用裁判”,這有可能是足協高層人士“遙控”的結果。據公開報道顯示,原中國足球運動管理中心主任南勇被捕,與他和中超多家豪門俱樂部勾結,買通裁判控制比賽結果有關。
以曾經縱橫中國足壇長達10年時間的著名國際級裁判陸俊為例,2011年因利用職務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收受他人財物,陸俊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6個月。在刑拘期間,他交代自己“2001年全運會足球比賽就開始和足協官員勾結吹假球”。
【弄虛作假,褻瀆體育精神】《中共國家體育總局黨組關于巡視整改情況的通報》提到,面對金牌帶來的政治榮譽、經濟利益,少數領導干部出現了完全錯誤的政績觀,片面追求運動成績、金牌數量,疏于對運動員、教練員的教育、引導和嚴格管理,甚至給予錯誤的政策導向,導致少數運動員、教練員在賽場上為取得好成績不擇手段,公然違背體育精神和體育道德,甚至鋌而走險違反國家法律法規。
【賽事經營“貓膩”多,成利益輸送窗口】在我國每年涉及體育的各項賽事不計其數,開發經營缺少規范和監督。在足協的一系列腐敗丑聞中,足協官員在贊助商洽談過程中存在“貓膩”的傳聞一直不絕于耳,體育賽事已經成為部分官員“中飽私囊”的“利器”。
扎緊制度的籠子,體育市場化改革多下功夫
體育腐敗多年問題累積愈演愈烈,體育反腐也在不斷深入。不少專家認為,由于反賭掃黑,中國足球已經迎來了新生,加大體育反腐的力度,對于體育界取得新成績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徐行表示,當前還應該繼續加大對腐敗的打擊力度,對于已經發現的問題不能姑息,要一查到底,徹底清除違法亂紀在體育界的影響,保持高壓態勢,讓后來者“欲腐不敢,欲腐不能”。同時,近年來為防止體育腐敗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制度措施,要保證貫徹落實,“織密不能腐的法網和制度籠子。”
更為重要的是,要深化體育制度的改革,該交給市場的交給市場,該交給相關主管部門的交給主管部門,加大簡政放權的力度。徐行說,制度性的漏洞會導致一系列問題甚至腐敗不絕,因此要防止腐敗,就必須從體制改革入手,最重要的就是徹底改變官商一體、管辦不分的管理體制。
此外,對體育主管部門的政績考核指標,也應該從獎牌上轉移到全民健身上來,同時在體育產業發展的去行政化、市場化的改革上多下功夫。
中央第十一巡視組組長張化為曾表示,要認真解決行政、事業、社團、企業不分問題,實現政事、政社、政企分離,管辦分離,規范干部在協會、企業大量兼職等問題。有專家認為,除了扎緊制度的籠子,規范行業管理,還要繼續發揮體育界各個協會的作用,深化行政、事業、社團、企業四位一體改革,正確處理好政府、市場和社會的關系。(記者翟永冠 黃筱 劉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