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部長表態“私家車永不許當專車” 記者梳理發現 多地明確打擊非法運營 最高處罰達10萬——
規范“專車” 13城出臺意見
兩會正在進行,關于出租車改革和“專車”的話題受到關注。昨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專車”有發展空間,但不能沒有管控。他表示為確保安全,私家車不能進入專車進行運營服務。
《法制晚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全國多個城市出臺了專車指導意見,多數城市強調私家車不得進行非法運營,一旦查出,最高處罰達10萬元。專家認為,解決出現的問題,應打破行業壟斷,引入更多的互聯網方式對傳統行業進行改革。
部長表態
專車有發展空間 永不允許私車當專車
“專車是有發展空間的,但沒有說不管控。”昨日,人民大會堂北大廳,在回答記者“專車發展有沒有未來”這個問題時,交通運輸部部長楊傳堂如是說。
全國兩會召開期間,楊傳堂部長已經就專車的發展多次表態。
“專車也好,我們的政策是鼓勵創新,規范管理。”針對公眾關注的專車問題,3月5日,楊傳堂稱,目前為止各有關省市都采取了相應的措施,收到一定效果。
他透露,正在制定指導意見,促進網絡約租車,也就是“專車”的規范發展,爭取盡快出臺。
“據我所知,很多人還是喜歡用打車軟件叫車的,比較方便,效率也更高。可以這么說,當前出現的‘專車’服務新模式,對滿足運輸市場高品質、多樣化、差異化需求具有積極作用。”楊傳堂說,“專車”服務在駕駛員管理、服務質量評價等方面的先進管理手段,值得傳統出租車行業學習借鑒。
對打車軟件和“專車”服務這種新模式,楊傳堂表示,我們的基本態度是,堅持“以人為本、鼓勵創新、趨利避害、規范管理”的原則,既要鼓勵移動互聯網與運輸行業的融合創新,滿足人們出行的高品質、多樣化的需求,也要遵循市場規則、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保障乘客的合法權益,在法制化軌道上健康有序發展。
昨天,楊傳堂再次接受了記者們的采訪。他表示,如果“專車”不管控,將來所有經營者也會有自己的意見。楊傳堂稱,現在采用的這些方法,是采用找到最大公約數來提升理解,這是市場管理,而并非是政府決定管控的。
對于公眾關心的“私家車能不能進入專車”,他表示,永遠不允許,這是為了大家的安全。
記者盤點
十余城市規范“專車”
3月7日,揚州市工商、交通部門發布消息稱,該市對開展專車業務的“滴滴打車”進行聯合行政指導,明確專車第三方運營平臺須對專車服務車輛運營資質進行審查。
不僅揚州,《法制晚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目前,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沈陽、杭州等十余個城市先后出臺了規范“專車”服務的意見。
多數城市在對“專車”表態中,強調了私家車不得進行非法營運的原則。
比如北京市交通委表示,從事汽車租賃經營必須依法登記注冊并按規定申報備案,嚴禁把私家車輛或者其他非租賃車輛用于汽車租賃經營。
也有的城市直接表述“專車”涉嫌非法營運。
比如,今年1月8日,廣州市交通委稱,所謂“專車”服務,實質上提供的就是《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規定》中明確定義的“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而目前各“專車”所使用的車輛、司機均不具備合法的客運營運資格,涉嫌非法營運。
罰金最高達到10萬元
在規范“專車”服務的同時,部分城市也針對非法運營進行了檢查和處罰。如果被查發現非法營運,罰金均在1萬元左右,最高可達到10萬元。
今年年初,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開始嚴查機場、火車站和繁華商圈利用互聯網和手機軟件從事“非法運營”的車輛。
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隊長、新聞發言人梁建偉表示,近來,一些私家小轎車或社會車輛借助網絡平臺和手機軟件約租從事非法運營行為非常突出。
這種行為屬于未取得運營資格擅自從事非法運營,嚴重影響了出租汽車的正常運營秩序。
北京市交通執法總隊將集中打擊各類“黑出租車”,并有針對性重點檢查利用叫車軟件非法運營的黑出租車、克隆出租車等三類嚴重擾亂出租汽車運營秩序的行為。按照對非法運營的處罰,查扣車輛屬于“黑車”的最高罰款2萬元。
各方觀點
蔡繼明:
引入更多互聯網方式進行改革
全國人大代表、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近日表示,專車由于是新生事物,現行法律、法規中并沒有關于專車的相關規定,這是專車成為焦點的原因之一。
“壟斷問題已經存在多年,但一直沒有合適的解決辦法。雖然目前在業務層面專車與出租車并沒有直接競爭的關系,政府應該引入更多互聯網方式來對傳統出租車行業進行改革。”蔡繼明說。
值得一提的是,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CEO馬化騰也提到,應當加快移動互聯網在民生領域的普及和應用,把“人與公共服務”通過數字化的方式全面連接起來,這種“智慧民生”可以提高生活便捷度,降低社會成本,而且為互聯網創業提供更多機會。
施杰:
未獲得運營許可
都是非法運輸
全國政協委員、知名律師施杰說,違反現有對于出租車管理的法律法規沒有獲得法定機構許可的運營行為都是非法運輸行為。
他認為,不管叫車軟件打車也好,還是專車也好,正是由于有市場的需求。施杰認為,“一直以來,‘出行難、打車貴、打車亂’成為影響城市生活的社會難題,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葉耘:
上線專車業務
緩解出行壓力
今年2月14日,伴隨著移動互聯網而興起的滴滴打車與快的打車聯合發布聲明,正式宣布實現戰略合并。
新興的快的打車、滴滴打車以及其一號專車、滴滴專車等新興事物能有助于傳統運營行業改革嗎?
快的打車公共事務高級總監葉耘表示,快的打車、滴滴打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司機和乘客的信息匹配速度,但這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出租車運能的問題。為此,快的打車和滴滴打車都嘗試上線了專車業務,可以從運能上緩解出行壓力,同時為消費者提供多樣化、差異化的服務。(兩會人大報道組 記者 王選輝 張鑫 李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