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6個“全國公安機關打擊防范經濟犯罪宣傳日”即將臨近之際,5月14日,公安部通報了防范經濟犯罪十大典型案例,且針對每一起典型案例,均做出防范提醒。(記者 周斌)
【典型案例】葉某自編黑客軟件,從各大網站竊取用戶電子郵箱和密碼;從某招聘網站竊取與郵箱對應的用戶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碼信息;在各商業銀行網銀或手機銀行登錄界面,進行信息批量碰撞登錄,登錄成功的即自動提取賬號、余額等信息。
不法分子用葉某竊取的銀行卡信息在網上大肆盜刷或轉賬牟利。全國多地連續有近千人銀行卡被盜刷。
廣東警方從葉某等人的電腦中查獲160萬條公民個人信息和銀行卡賬號,其中信息齊全可直接網上盜刷的銀行卡信息19萬條,涉案金額14.98億余元。
【警方提醒】要注意保護個人信息,網銀密碼或手機銀行密碼等重要信息,應與電子郵箱密碼等常用信息區別設置。
【典型案例】張某等人在廣東深圳虛假出資注冊成立深圳九州源礦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電話聯系投資者、組織召開上市說明會,公開、虛假、夸大宣傳,以公司3年內上市為名,以股權投資可獲高額回報做餌,以每股3.8元或1元的價格出售公司原始股,50多名投資者被騙,涉案金額460余萬元。
【警方提醒】投資者要警惕各類非法證券活動,別相信會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如果股票發行或轉讓采取廣告、發布會等方式大肆“招攬生意”,要注意其是否已經證監會核準,是否屬于非法發行的“黑股票”。
【典型案例】亮碧思集團(香港)有限公司及所屬澳門分公司以銷售香薰油、化妝品、紅酒等產品為幌子,實際以收取“入門費”、按層級發展人員和按“人頭”返利方式,招攬內地人員從事傳銷,參與人員涉及廣東、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數萬人。近年來,各地公安機關相繼對亮碧思公司有關人員涉嫌傳銷犯罪立案偵查,涉案金額數億元。
【警方提醒】由于法律制度差異等原因,亮碧思公司在境外仍然存在,不斷蠱惑內地群眾參與傳銷活動。廣大群眾對傳銷組織要提高警惕,嚴防上當受騙;參與傳銷害人害己,最終必將血本無歸。
【典型案例】鄧某等人打著“P2P網絡借貸”(即個體與個體間通過互聯網實現的直接借貸)的幌子,以月息3.1%至4.0%不等的高額回報為誘餌,通過互聯網宣傳、電話聯系及投資人相互介紹等形式,向1300余人非法集資1.2億余元,造成經濟損失5000余萬元。
【警方提醒】網絡借貸魚龍混雜,一些不法分子打著“P2P”幌子從事非法集資活動,投資者一定要提高警惕,千萬不要被一些時髦概念所蒙蔽。
【典型案例】唐某在江西省萍鄉市開發區某餐館結賬時,先拿出一張百元真鈔,店主找錢時,又說有零錢,掏出一張5元紙幣。店主提出紙幣破損嚴重,唐某又拿出一張百元鈔票。店主發現這張百元鈔票是一張假幣,將其扭送至派出所。警方順藤摸瓜,破獲一起特大運輸、購買假幣案,抓獲犯罪嫌疑人10名,繳獲假幣面值1047萬元。
【警方提醒】目前我國并沒有所謂肉眼無法識別的“高仿真”假幣,普通群眾不借助儀器也能有效識別鈔票真偽。只要群眾提高警惕,不法分子就沒有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