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部長的往來短信。
回想起前兩天的被騙經歷,久經生意場的李經理不時感嘆,“真是防不勝防啊!”17日,李經理被一名自稱是某部隊后勤部負責園林的“李部長”與人合伙騙走了萬元定金。事實上,這類騙術幾年前本報就報道過。
“李部長”來電訂購十余萬元的貨物
李經理經營一家肥料公司,17日上午10點多,公司收到一名自稱是某部隊后勤部負責園林工作領導的咨詢電話,“這個人自稱叫李建國,是新上任的部長。他那邊說是通過網上的招聘信息了解到我們公司出售肥料”。
李部長在電話中告訴李經理,“19日部隊要給一片園林鋪草坪,現在要購買我們的肥料。”李經理向李部長介紹了幾款產品。“當時他們要買我們一款叫‘玖元素’的水溶肥料,但他說還需要購買保水劑。”李經理告訴此人公司并無保水劑,“但可以幫忙購買”。
“當時他一共預訂了20噸的肥料,我們公司售價2200元一噸,加上2噸的保水劑。保水劑一噸要19800元,但李部長要我們賬面上分別開價2800元和29500元,說這個差價可以平分。這個差價我們也沒打算分。”
李部長一共向肥料公司預訂了11.5萬元的貨物,其中保水劑5.9萬元。李經理指定向北京一家品牌購買。“因為是第一次做生意,還是通過電話,我也不放心,想跟他面談,但他一直說在開會,當時我想這也很正常”。
購買指定保水劑,李經理匯走一萬元定金
據李經理介紹,“當時李部長給了我一個張姓聯系人的電話,說部隊之前一直都從他那里購買保水劑,讓我聯系。我當時還質疑他為啥不自己聯系,他說這個姓張的人一直都是和前任領導聯系,自己聯系的話讓人知道不好。”
李經理說,“當時因為要從北京發貨,當天都17日了,19日就得到貨,時間特別緊,我就趕緊給姓張的人打電話,但此人說自己早就轉行到房地產了,并給我提供了一位宋姓聯系人,說貨從他那里可以買到”。
“宋經理很熱情,聲稱自己的公司一直在給部隊供貨,他們的要價也很合理。我還特地詢問了他如何使用保水劑,他都能說上來。”
為查驗北京某化工有限公司是否存在和正規,李經理向宋經理索要了公司的資料并查閱了公司網站。“當時在百度上直接輸入網址顯示不出來公司,后來他們給我發來了公司的鏈接,我才點擊進去。網站內容很齊全,不像是騙人的。”
做完這些,已經是12點20分了,“在此期間,李部長不斷給我打電話,催促我務必準時供貨”。
“北京的宋經理說有貨,可以趕在下午1點鐘發快運,要付全款。但是由于是第一次交易,我建議讓物流代收,他們不同意,最后談完要求我們付一萬元的定金”。
“而李部長這邊說項目已經上報給領導了,下午3點鐘到英雄山取貨,到時把所有貨款一并給我。我想中間這兩三個小時也沒啥問題。”17日下午1點,李經理讓朋友給宋經理提供的賬號匯款一萬元。
騙子無法提供物流憑單,最終露出真面目
下午1點半左右,李部長又來電話了,“他告訴我正在跟另外兩家的領導吃飯,他們也打算19日搞綠化,肥料和保水劑各追加一倍的訂貨”。
李經理趕緊聯系宋經理,“他說目前貨物到了北京總站,還來得及發,需要我快點給那邊打錢。但我已經付了一萬元定金。當時李部長一直給我打電話催,說都跟其他領導商量好了,一定要辦好。我給北京那邊說,上批貨已經發了,把中鐵快運的物流單照下來給我看一下,我再匯錢”。
宋經理表示,物流繁忙,需要下午5點多統一打出來。“我一直催要物流單,這以后,他們那邊一直就沒有回應了。”
這個時候,李經理還沒有想到自己被騙。待到下午2點多,李經理到達英雄山,并給李部長打電話。“李部長一直掛我的電話,我還以為在和領導喝酒,一直到3點半電話還是不通,我想了想才感覺不對,我又給宋經理打電話,電話已經不通了。后來我去部隊打聽了一下,哪有園林部門啊,也根本沒有這個人。”
18日下午3時,記者見到李經理時,再次撥打宋經理電話,電話已經處于關機狀態。
見習記者 時培磊 朱文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