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建設離不開精神文明的支撐,建成文化活動廣場、農家書屋、廣播室,配備了書籍、音響,也豐富了村民閑暇之余的精神生活。村支書李富林介紹:“為了建立和完善村規民約,我們堅持開展‘十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每年評選表彰一次‘好公婆’‘好兒媳’‘好家庭’等‘十個一’活動,培養村民的文明行為習慣,培育誠信友善、文明和諧的純樸民風。”
經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建設,目前以“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游景區已見雛形。天然浴場、特色民居、亭臺樓閣、流泉疊瀑等悄悄地鋪展在田園風光的畫卷里,吸引著八方游客蜂擁而至。應運而生的生態種植、姜料石理療、農家樂、民俗體驗等經營,正在悄然改變著后灣人的生活。
后灣村的新希望
后灣村總面積13平方公里,轄11個村民小組460戶1600人,境內交通便利,生態優美。搭上美麗鄉村建設的快車,后灣村面貌日新月異,旅游產業日漸成熟,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嗅到了家鄉的商機,紛紛返鄉辦起了農家樂、農家旅館及周邊產業,鄉村旅游已成為后灣村返鄉農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和金鑰匙。
“美麗鄉村創建得到實惠最大的就是我們。”家住后灣村七組的程繼朝在向記者介紹家鄉的變化時,喜孜孜地說,以前住的是破舊的老房子,村里都是泥土路,村民也只能外出打工謀生活?,F在好了,他們一家三口的四畝多地,剛土地流轉金一年就3000多塊,他平日里還能去流轉地里打工干活,掙點勞務費,稍微算下賬都知道比種地強多啦。
在后灣山下的一處農家樂,40歲的何琴憑借一雙勤勞的雙手給前來的游客獻上一盤盤純天然美食。談及家庭收入時,何琴和兒子梁琪露出了甜甜的微笑,說應該感謝黨的好政策,現在家家戶戶在政府的扶持下自己開門做生意,不但照顧了家里還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腰包鼓起來了,精神生活更要豐富,在后灣村的文化廣場,每天晚上都有村民聚集在一起跳廣場舞。“以前我跟老公兩個人跑運輸,雖說一年能掙五六萬元,但是總覺得是在給別人打工,如今家鄉風景好了,游客多了,開辦農家樂生意紅火,同樣我們的飯菜也要有特色,好吃又衛生,這樣也才留得住遠道而來的客人。”何琴說,每天過了飯點不忙的時候,她都和姐妹們去文化廣場跳舞,既能鍛煉身體,又能愉悅心情。經過幾個月的苦心經營,何琴的“七碟八碗”特色農家菜系,得到了廣大游客的贊譽,為她贏得了不少回頭客。
毛毛蟲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最終蛻變成美麗的蝴蝶,后灣人民也在不斷的努力,辛勤的勞作,他們期待著用勤勞的雙手實現村子的完美蛻變?,F如今,已有一些西安的企業老板和游人慕名來訪,并有想在這古鄉古韻的美麗鄉村定居落戶的意愿。美麗的后灣,不僅是美麗鄉村建設中的一大亮點,也是商于古道的節點式景點,它將如一株嬌艷的花朵綻放在商南縣清油河畔,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遠遠近近的游客,帶活了村域經濟,引著村民奔小康,也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