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寧海深圳鎮龍宮村并不有名,但藏在村里的一部古經書可了不得。
“這樣裝帖的《華嚴經》刻本在全國也只發現了兩部,建議申報《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一位專家如是說。而他更津津樂道的是,紙質的經書歷經年歲,還能保存得如此完整。
在村子里,我們看到了古籍的一部分,經書印制于明萬歷年間,全卷80冊,現存50冊。雖然紙張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損傷,星星點點落下很多蟲洞,已經非常脆弱,但字跡清楚,插圖人物的表情非常清晰,絲毫看不出這是一部藏了400多年的書。
“經書能保存下來,是全村村民的功勞。”村里八旬耆老陳林科講起了村子與經書的故事。
村口有一座陳氏宗祠,是村里最重要的建筑,基本上還保存著明代建造時的原樣,經卷就存放在這里。“起先,經卷是放在村里的集福寺,后來動蕩戰亂襲來,聰明的祖先想到了把經書藏到宗祠匾額后面,吹不到風,淋不到雨,曬不到太陽,躲過搜索,也逃過戰亂,存留了下來。”陳林科說,雖然不知這部《華嚴經》何以流落到龍宮村,村里沒多少人能看懂這部經卷,但大家都覺得,只要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就該好好保存。
樸素的想法,讓這部文化遺存無風無浪地過了幾百年,直到1990年前后。
那一年,村子里混進了一個走私販子,再三打聽下,找到了經書的藏身地,他悄悄拿了幾卷經書為“樣品”賣到香港,沒想到這不起眼的東西竟然賣了個極好的價格。之后,他悄悄潛回村莊,把所有經書打包帶走,就在他搭乘離開村子的中巴車上,警惕的龍宮村村主任發現了異樣,把他攔了下來。
經書又一次化險為夷,再次回到了龍宮村,村民把它安放在古戲臺的化妝間,隱匿在一堆古戲服之間。并請深圳鎮一干部帶著經卷拜訪了寧波、杭州等地的古籍專家,為他“驗明正身”。
“天一閣希望能收藏這部書,還有很多古籍拍賣行找上門來,希望能高價賣給他們。”這位干部說,但是他打算把經卷送到專業的機構進行全面的修復,然后送回龍宮村,作為鎮村之寶。(浙江日報)